国考怎么选岗(国考选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推荐文章
最重要的是需要对自己有个清楚的定位。
能吃几个馒头,自己不清楚吗!自身条件优秀的,可以报考那些晋升空间比较大的岗位。
自身基础条件差的,千万不要去报考录用比千分之一的岗位。考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岸!好家伙,别学了大半年,陪别人跑了一场马拉松!切记!切记!切记!
一定要参照往年来进面的分数,以及自己在实际练习中的分数来预估自己的实力。公考界一直流传的一句: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1 尽量选招人多的岗位:招录人数多的岗位,自己上岸的几率自然就大一些,最起码甩掉一些人不是问题,能选择招5个的,绝不选就招1个的!
2不要选没人报的岗位:可能大家觉得没人报的岗位肯定好上岸,如果到时候报考人数没有达到开考要求,有可能会不考了,浪费自己一年仅一次的机会。
3 多层筛选报考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历、zz面貌、身份的相关要求来筛选适合自己报考的职位,结合自己的条件,限定条件越多,对自己越有利。
4 挑准报名的时机尽量选择在第一天或者最后一天报考,一般国考的报名时间为9天,并且到时候会公布报考的人数,这时候自己可以及时的关注竞争的人数,竞争的比例,即使最后一天审核失败,也完全有时间改报其他岗位。
5 结合自己的实力不同的岗位,平均进面的分数肯定是不同的,选好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能最直接的提高考上的概率。看看自己的实力能否考上好岗位,国务院人人都想去,不同岗位的差异是很大的,结合自身的实力,看看自己能否进面。
6 不要选异地的工作岗位大家总想着打拼,觉得在哪儿工作不重要,工资待遇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发展的晋升空间很重要,但是当大家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离家近,还是更方便。近两年公务员的流动性实际上是特别差的。想要调动?不好意思,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还要看意向岗位有没有空缺、领导同不同意等等。
很多人在选岗的时候完全陷入盲目自信,不切实际的追求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职位,完全没有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是否允许,结果就是屡战屡败。
千万认清自己,别被啪啪打脸!有很多人觉得申论比较难,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申论!二 选择合适的备考资料1 视频课:很多人都觉得申论难,刚开始我也是这种感觉,而我从有心无力到现在的小有成就,再到现在每次考试都能拿到高分,关键原因就在于我看了汤可特训七套卷!我觉得汤老师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上课从不拖泥带水,讲的全部都是精准的干货,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也不枯燥乏味,听完课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跟他所学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对自己真的非常有用!
例如说之前我根本把握不住每道题的核心点,在看完汤老师讲的七套卷以后,我不仅能在控制好时间、字数的情况下找到得分点,掌握住分析材料的答题技巧,而且还能对每个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相同类型的题我就都会做了!
我复习了好久都突破不了的申论瓶颈,多亏了汤老师帮我打破了我的所有惯性
2 真题卷:
决战申论80分这套真题卷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习题的解析写的很详细,因为里面都是真题,而真题都是历年来考试过的原题,所以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最重要的是里面排版设计的很合理,例如说它会根据难度分成两种层次的题目,方便我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做题,有简单的一点的,有难一点的,进行分阶段练习,有利于自己把握住题型的重难点,知道自己哪方面是不擅长的。
市面上有很多小机构喜欢用模拟卷来代替真题卷,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因为模拟题的用处太小,里面可能还有零几年的题,很难把握住考试的大方向。
三 申论考试的题型分析申论题型很简单,是个人都能告诉你申论包括概括题、对策题、应用写作、综合分析、作写作这五大题型。因为我在备考的时候,感觉概括归纳题,对策建议题,大作比较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三种题型的做题方法。
1归纳概括题:判断依据:题目中出现归纳,总结,概括,找出等关键词。做题技巧:
(1)明确具体的任务,如归纳现象、问题、影响等
(2)切忌自我发挥,必须忠于材料2对策建议题:这类题的核心是归纳概括+分析,我觉得它与其他题型最大的不同是,要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
因此,我会在平时做题过程中积累一些常见的对策,对策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1)直接对策:根据对策词来判断,比如说权威组织的观点、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专业水平......
(2)间接对策:自己通过问题来推对策,经验教训推对策策等。真正答题的时候我会尽量联系上下,找到问题的重点,然后根据材料提出对策,能从材料中找答案,绝不自己空想。实在不行了,再用自己积累的金句,比如说: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3大作:大作特别大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误以为大作是自由发挥的,其实根本不是,大作的观点,主要论点都来自材料
在大作的题目中,一般会指定一篇材料,那么大家一定要参照这篇来写,然后结合其他材料作为补充;要是没指定材料的话,我会在前面的材料中找到重点,但不是全部的材料都能用。我会先结合题目从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别作为首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句,然后自己加一些例子和论证,结尾总结一下,一篇合格的大作就大功告成了。
(1)材料阅读范围:全。
(2)全篇总论点有且仅有一个,分论点分成三个。
(3)总论点、分论点放在显眼位置,如段落的开头,毕竟阅卷人的时间非常紧凑,尽可能地把重点要点亮出来,利于判分。
(4)没有单纯的策论或者议论的说法,哪怕是策论也需要有论证的过程,或者议论也必须提对策!可以根据主题和材料的偏向来适当调整。比如偏论证的章,三段论证一段对策再加开头结尾。这是我在自己备考大作的时候总结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样写起大作来才更加得心应手。
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要坚信,大神是有限的,只要岗位不是选得特别惨,那些所谓的大神是不会和我们同台竞技的。所以不要担心每次的考试排名比例,我们要做的,只是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有所进步就是胜利。
即使这次失败了,还有下次,放平心态,别跌到一次就要放弃了!
上一篇:国考怎么调整好心态呢(国考六点心理法帮你调整最佳状态) 下一篇:国考怎么选择(国考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