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省考时政一般考几个(公考小白想考省考备考计划) 省考时政一般考几个(公考小白想考省考备考计划)

省考时政一般考几个(公考小白想考省考备考计划)

  |  省考信息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忙碌,今天终于挤出时间来写这篇章了。应某些同学之邀,我准备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学弟学妹们总结分享一下我当年备考公务员的经验,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就是经历吧。如果能给看到这篇章的有缘人带来一点帮助,那我甚是荣幸。

  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三个月的备考战绩!

  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刚开始准备报考公务员考时,也是不知所措,在网上胡乱搜索大量的有关公考的内容,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方法,最后我以行测79分、申论79.5分的成绩成公上岸。

  话不多说、直奔正题~

  一、准备备考资料

  教材:

  申论

  (1)书籍类

  《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申论的规矩》《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申论高分技巧手册》《申论万能宝典》《李永新讲申论》《申论必备范30篇》、《申论范宝典》、《申论素材宝典》

  视频类

  华图钟君申论、汤可特训七套卷、粉笔李梦圆申论、粉笔董盈辰申论

  素材类

  《人民日报—社论》、《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求是》、《南方周末》《光明日报》

  2、行测

  (1)书籍类

  《行政公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行测的思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真题集:华图中公粉笔历年的真题集各一份。

  申论怎么学

  (一)如何学习小题?

  我在复习申论的小题前,先做了一套题,把自己写的答案和中公的参考答案做了一个对比,明确自己的答题弱点。

  学习方法:

  (1)看书——申论的规矩、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

  通过看《申论的规矩》了解一些申论的基本知识,例如申论考试的题型和考试大纲等,复习申论的时候大概花了四天时间把这本教材给看了一遍,能够了解申论的基本知识就达到目的了。

  《申论命题热点与高分攻略》有热点解析、申论背景、申论素材等等,通过它可以准确地掌握申论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2)看视频——华图钟君申论、汤可特训七套卷、粉笔李梦圆申论、粉笔董盈辰申论

  华图钟君申论:钟老师的答题技巧和模板还是很好用也很容易理解,但是看书加看视频只是一味的输入学习,缺少实战性的答题训练,申论的分数是提升不起来的。

  汤可特训七套卷:跟着汤大大练习写作是我大作能得高分的关键,把申论怎么审题到怎么写大作的方法按照步骤和要素全部都顺了一遍,之后的每一套卷子都是根据汤大大不断实践,慢慢的自己能够准确的把握材料中的得分点啦。

  粉笔李梦圆申论: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跟着李梦圆老师一起去学习答题方法和技巧,学完之后,我自己就可以整理出来答题框架,但是因为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讲解,我在实战写题的时候,手还是比较生,不太会把学到的答题方法用到写题里。

  粉笔董盈辰申论:董小姐的课非常有活力,东北口音风趣得很,讲课侧重点很突出,适合在刷了一部分题之后,对申论提不起兴趣有些厌倦的时候听,能够帮助自己找到薄弱的地方,同时还能提升兴趣,充一管鸡血。

  (3)练真题:

  先做近3年或5年的概括题,基本上就是第一题。一定要先做,将答案按字数要求写到方格纸上,不要眼高手低,一定要动笔写。

  做完题一定要对答案,我会一个个比对,比对到每个字,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不同之处,然后再回去看材料,在材料里找原话,看这些原话是怎么变成答案的,是不是每个要点在材料中都有对应的字,如果没有,那为什么会用新的关键词替代原内容。

  如何写大作?

  我是跟着汤七学习的,先根据问题定写作主题,然后在根据要求定题材,章结构和顺序。最后定论点和论据,整个一套下来,绝对不会跑题,也不会没得东西写。

  跟着汤大大学习大作应该如何突破:

  1、大作并非是漫天的看范或者是看人民网评,重在学习写作框架思维,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哪里不会补哪里。

  2、结合材料反复琢磨大作最佳立意角度和分论点是核心是关键,立意精准,分论点达标,分数就在二类以上。

  3、学会驾驭利用材料,大作同样是以把握材料为基础。

  4、准备自己的写作框架思维,而非写作逻辑思维才是本质,是灵魂。

  (三)申论三大误区

  误区一:卷面不占分?

  卷面是一个老师判断能力和水平的一方面,如果字都写不清,阅卷老师也很难找到我们的答案要点。因此,卷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成绩。如果保证卷面不丢分?要写字工整,最受阅卷老师欢迎的字体就是小学生字体,一笔一划工工整整。那么怎么去写字?横平竖直、大小均匀、有棱角、不缺笔断道、不连笔!!!

  误区二:申论作很难?

  申论作不是难,是难在不去写,不知道阅卷老师看哪。写好作不需要多么好的采,只需要一个牛逼的思路或者说框架,阅卷老师在阅作的时候时间非常短,看的内容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把阅卷老师要看的东西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那么,作怎么写?作标题要突出中心论点大方向、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要呼应中心论点,分论点关键词要前置,放在每段开头第一句话。这些在汤七中都有讲到,只要吃透汤七,还愁写不出高分作吗?

  误区三:需要强大的知识背景和日常积累?

  不需要。申论的得分要点就是有词有分、没词没分,绝大部分的答案要点都来自材料,包括作。只要跟着汤大大把七套卷练完,还愁申论得分不高吗?

  所以,不涉及时政热点和强大的知识背景。有的同学会问:作论据也不需要么?不需要,申论的材料就是我们最好的论据,通过我们大量的刷题,材料中很多领导人讲话、调查数据和案例都可以作为作的论据,所以作论据的内容也会被轻松填充。

  行测怎么学

  学习方法

  1、看书——华图模块宝典、行测的思维

  刚开始备考时先大概翻一翻华图模块宝典,大致的了解行测题型,不需要去做它,这个主要用行测知识点学完之后,快速刷题巩固知识。

  行测的思维这本书里面,对于行测答题的方法都讲的很清楚,非常系统,有空时候看的,看过之后和学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很有帮助。很多知识点在不看书的情况下都可以写出来。

  2、看视频:

  数量关系——唐宋老师

  数量关系这块的知识点很碎,很杂,但唐宋老师的课系统性很强。很多知识点它能够在自身思路清晰的同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讲述,听着也很好理解,此外他每节课都会分享一些比较特殊的小技巧,跟着学了之后数量关系就会快很多,不需要放弃。

  言语理解——顾斐老师

  他的课听了他的课能够快速打开思路,对于像我一样,言语理解基本靠感觉做题的人来说特别有用。虽然他的方法技巧上与其他老师水平差不多,但是跟着他的思路学习,能够快速理解,甚至可以运用到做题上,正确率提高很快。

  逻辑判断——聂佳老师

  我听过的判断课里最有思维、条理的就是她的课啦,她讲课思路特别清晰,跟着她学习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听的时候就能直接总结出规律,做题的时候也会快很多,准确率也高。

  资料分析——唐宋老师

  唐宋老师绝对大神级,系统分析题型,资料反套路非常厉害。而且唐宋老师讲课思路和思维能让你非常清晰,跟着思路走基本上没问题。

  常识判断——李梦娇老师

  常识判断大概是许多小伙伴在备考中最容易被放弃的部分,因为常识考察的范围比较广,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毕竟一分就可能被挤掉,跟着李梦娇她的常识口诀,在考前背一背是很有用的,考试时不用多思考直接读题判断,练多了之后考试的时候就有感觉了。

  练真题

  真题的含金量我就不多说了,我当时买了一套中公历年真题,反复大概做了三遍,后来自己可以从真题中总结出复习的方向和出题的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行测常识判断误区

  误区一:常识判断复习必须靠长时间的背诵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法律、政治、学、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知识点相当多,复习起来难度较大。

  普遍认为复习就是各个部分击破,长时间地去背诵知识点、积累新知识。实际上,常识判断复习不需要长时间地去背诵,而是需要系统性地去梳理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需要每天花固定的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去整理学到的新知识,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学到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便于考前突击再次加深印象即可。

  误区二:复习常识判断没有复习其他题型重要

  如果要拿高分,常识判断真的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部分,相比较于数量关系的难度与做题所花时间,不如在常识判断部分多下点功夫、多拿点分,绝对是付出会有收获的。

  误区三:常识判断部分复习毫无规律可循

  常识判断部分复习向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多背多记”,只要功夫下的深,高分皆可囊中得。其实常识判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公考中的常识判断部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基本上都是常规知识,每个知识类别分别涉及一两道,只要用心,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误区四:过于信奉题海战术,忙于做题忘记总结

  现在市面上的行测教辅资料相当丰富,很多小伙伴都坚信题海战术,化了很多钱去买,但买了之后的最大问题便是,每个都想看,每个都想做完,而复习的时间又相当宝贵,做到最后不仅精力耗尽了时间也耽误了。

  常识判断部分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与规划,要清楚自己到底哪方面常识欠缺,每天的复习进度能有多少,效果好不好,才能不做无用功。

  误区五:过于迷信猜题技巧,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常识判断准备起来确实还是较辛苦与枯燥的,所以备考期间小伙伴们也在极力地寻求各种做题、猜题技巧,我们必须承认做题、猜题技巧的存在,但是能不能掌握,能不能灵活运用真的要因人而异。

  假如抱着侥幸心理上考场,常识判断题,有一半以上做不来全靠猜,只能祈祷运气,赌博的成分太大,然而时间不等人,说不定就是错失了这些分,导致最后总分不够理想无法上岸,抱憾离场。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备考经验,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哦~


上一篇:省考时候民族填错了(云南省考常见问题)

下一篇:省考时政有什么技巧吗(公考时政不会做掌握这四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