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报名师班有必要吗(公务员备考有必要报班吗)
推荐文章
不懂就问,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不好吗?
该报班,但线下班不建议,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
线上班必须报,不然靠自己看看书刷刷题就能上岸,用学神形容都算是辱人了。
我以前的想法极其单纯,(现在觉得还是无知),总觉得线上班就是看看视频课,于是在报班前自己找了很多视频课,各种免费课程,全是大家无偿分享的。
以前多激动后来就知道多没用。以为自己完成了“花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花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的伟大事迹,其实都是捡别人剩下的,以及传了好几年已经过时的课...
报班最大的作用是有人能及时告诉你具体备考操作,以及自己的方法和进度到底对不对,起到督促和把控方向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优势:
专业的老师:培训班的老师能够提供一些技巧,针对各种题型怎么回答更容易得高分,老师们经历过多次备考,至少比大家对如何备考更有经验,给一些技巧经验,掌握技巧,让自己做题更有把握。
自律性:报个培训班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律性,更自觉的学习,因为有对比就有伤害,考公是竞争性考试,对手在努力,自己的自律性跟着就上来了。
时政热点:培训班对考试当年的热点把握比较好,可以预测一些热点,并形成答案,千万别小看这个,对于不怎么看新闻、知识面不渊博的人来说,把握热点就是海里捞针啊,培训班在这点上很有优势。
学习氛围:一同听课的人在积极发弹幕,问问题,自己的注意力也会高度注意,针对不同的考题能一起商量,相互督促。
心理安慰:充足的准备让自己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比别人强,能更好的面对考试,并且拿到好的分数。
针对性指导: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老师见识过较多的学生,能从每个人的角度分析,找到问题所在,针对性指导。
总之报班是一定要有的,总不能落于队伍后面自己都没发现。我当时在报班纠结了很难长时间最后报了闪能公考。
我当时选闪能本来是试试看的心态,但跟下来发现真的相当不错。老师上课只讲重难点,一些基础理论性的知识基本点一下就过了,不说那些废话浪费我的时间,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一些具体的做题方法,而且讲的做题方法是真的能帮我攻克弱点去提分的,做题技能的实用性型持续在线。
职测方面我数量关系中的路程问题一直都不太擅长,刚开始正确率连一半都不到,后来跟着老师把数量关系的各类题型都分好,老师把每一类都给我们总结了相应的解题方法,尾分法,代入法、比例法、十字交叉法等等,这样分类学起来我做题的时候思路清晰多了。我在之后做这类题型正确率一直在线,错的话顶多也是一两道题,我跟下来之后整体的正确率也稳定在了80%左右,拿个高分还是很稳的。
再说说申论吧,课上老师讲的四小点和做题技巧大家一定要学明白。我当时一步步跟着老师学习读题准确定位关键词、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要点,复习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吧,期间我一有空就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试着运用做题,后来闷闷就能在写小题时候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最精炼的要点,能够找准踩分点。
如何备考其实在报完班之后就自然消解了,简单形容就是:听老师话,跟着节奏走就行。
以我第二备考三个月为例,在报完闪能之后,老师直接按照备考剩余时间安排我的课程,大致安排就是下面这种,如果有和我还时间差不多的直接按照这样的节奏就行。
第一个月基础学习:只听课,看行测、申论教材。
第一个月只听课是为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判断怎么在听课的时候调整自己才是好方法。
因为前面一个月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考试内容讲解,学起来并不吃力,有疑问就记一下,有时候是课下问老师具体内容,有时候自己看看教材就能理解。
我教材选择超级简单,直接选择粉笔的,不得不承认,教材确实很好用,旁边的注释基本就是重点,一家机构能做到这么大,一定是有过人之处在,粉笔家的教材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第二个月基础练习:听课之余,行测和申论都进行题型的专项训练。
这个月正式开始刷题,刷题库也从教材上的课后题变为了专门的题库。刷题的时候按照老师的要求只刷专项,不跨部,这一点我就做的不太好,之前经历过一次国考失败,自己就比较着急,就什么题都想看看,都想刷刷,最后得不偿失,年少无知。
不只是行测,申论也是按照专项题型进行,这一点我有很强的感受,申论每种题型的考点和答题方法都不同,做专项训练会强化对题型和答题方法的记忆。
前面学习的时候,对题型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晰,如果直接做套题,而不是专项进行,我敢保证我的申论作写的更差,申论的答题方法直接在脑海乱成一锅粥了。
半个月基础巩固:根据定制结果,行测和申论按照考试时间做真题套题,每周两套行测、两套申论。
两套题量的标准是老师制定的,对我来说每周各两套刚刚好。过分追求练习的数量只会降低学习的质量,因为仅是在盲目刷题,到后来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很容易产生敷衍、厌烦的情绪,这是我前阶段血的教训。
加上没有时间分析错题导致错误反复出现,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很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做题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所以做完后更重要的是分析和总结。
比如行测,我在做完题后一定要统计每个模块的正确率,对比查看自己的弱项在哪方面。具体到每一个小题,就要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并写在题目旁边,比较难的一些题目就准备一个错题本专门记录),避免以后犯相同的错误。
最后半个月能力巩固:行测和申论都进行题型专项训练的提升篇(或高级篇,叫法不同)。
就是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再进行简单回顾,把重点放在老师定制的弱势项和错题上。我是把这些错题都重新再做一次,查看自己的正确率。如果某个模块的正确率依旧没有提升,比如,行测模块基础篇的错题仍然出错,那就赶紧找老师开个小灶!
我是把“有问题找老师”这句话贯彻到底的人,先自己摸索,如果还是有疑问或者明白答案什么意思但不懂自己理解为什么会错误的时候就赶紧问老师,不会跟着答案妥协,这种情况很常见,不理解的问题可太多了,最后阶段还自己瞎摸索就太浪费时间了。
申论作是备考中最离不开老师指导的一大难题。
我第一年备考的时候申论作基本没得分,经常写作没有一点头绪或者写的整篇章完全没有逻辑性(写出来完全靠拼凑),但这一问题是自己是发现不了的,更不可能自己补上去。
很多人在备考申论时都像我第一次国考时那样,一股脑的搞积累,以为自己看的多就能写的好,其实完全不是,看的时候是站在门外人的角度,偏向于欣赏者;写的时候更像是执行人的角度,偏向于实施者,看的多能帮助自己拓宽思路,但很难帮助自己找到申论写不出的原因。
申论作拿到分数,一定是在分析材料,审题的基础之上,训练初步构思全框架和段落框架能力。所以申论作是一定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的。
尤其是到后期,作都是改了又改,写了又写,最少的时候也得至少两遍,每一遍都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局外人”多角度分析是否正确。
第一遍,主要是分析章是否立意和论点方向找的准确,逻辑结构是否清晰,写作老师不仅仅只是简单批改,而是会站在写章的角度告诉自己这样写的问题在哪里,正确的立意和论点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第二遍,剖析分析论点是否有亮点存在以及论证的是否充分,然后在根据标题,开头,问题分析,分论点,论证内容,结尾,依次进行思路点拨以及可以参考的语句。不得不承认,我的申论能有74分一半的功劳都是靠老师指导。
综合分析题是没有老师指导就容易跨进沟里的痛题
综合分析题对一篇整体性的给定资料进行深度剖析,如剖析材料中的背景现状、原因、影响、对策、内在逻辑,在剖析的基础分析出材料所要的主要观点,即为综合分析,本质就是“归纳概括+分析”每年国考都出现,是一个能拿到分,但很难拿到高分的题。
综合分析可以说是小题当中相对有深度、有难度的题型,甚至可以把综合分析理解为“小作”,因为在大作中的每一个段落的书写结构形式都基本和综合分析是类似的,所以说,综合分析学的好也是为后面的作打下坚实基础。但这也就绝对了综合分析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型,它的难度甚至是很多人的梦魇。
它的难在于:一是综合分析的要点散乱。其他小题作答对象可能就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原因、影响,但是综合分析题是要把跟所有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内容都要找到,它可能是现状,也可能是原因等等,只要是相关主要内容就要概括出来。
二是作答逻辑。综合分析题一般情况下决不允许将要点简单的罗列,因为那样的书写出来的答案没有说服力,不能有效说明问题。因此还需要各位学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在逻辑,按照材料想要表达意图将要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
它与大作一样,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不然就一头雾水,无从下笔,像是一种技术活,自己也能尝试做,但很难做到专业,高超,做到最后开始后悔,早知道请师傅了。
不管是个人层面的备考方式,还是考试内容难度的应对,报班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具体选择什么,大家自己考量,我个人是倾向于闪能,竞争考试,备考的最终目的一定是高分,基础能在听课过程中逐渐补上去,但依据基础突破高分往往很艰难。
考公是与自己和对手同时较量,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甩在让自己有“靠山”,根据老师制定好的备考计划和时间进度安排备考,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提高自己的备考成效一定是最佳选择,这没什么可纠结的。
加油备考!相信自己!
上一篇:省考报名在哪里看(2020山东省考什么时候报名) 下一篇:省考报名年龄(2023公务员省考招考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