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国考申论分析(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
推荐文章
国正教育为您整理《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好好复习,通过考试!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生态类题材分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两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生态主题将是公考申论命题的“潜力股”。
申论命题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对生态类主题的考查,必然根据生态明建设的发展,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政策,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从理念到制度,从生产到消费,从资源环境的保护到经济社会的转型,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视野将会异常宽广,角度将会不断变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趋势。
2007——2017年生态类真题统计表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社会类题材分析
近年来,国家、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而且更加侧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社会主题已然成为申论最重要的命题领域,未来命题将延续这一趋势。加大对社会问题的考查力度,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视。
2007——2017年社会类真题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国家、地方申论考查的重点依旧是社会类问题,涉及的范围有汽车明、网络伦理建设、家风建设、大众创业、扶贫、社会心态、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考查面广,主题繁多,题材新颖,紧贴社会热点、焦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衔接、息息相关。
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医疗结合、教育改革等主题在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议考生们要引起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化类题材分析
化类主题与政府工作的关系适中,话题敏感色彩较淡,具有成为申论选材、命题的先天性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化发展,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都加大了对化主题的考查力度。因此,化领域里诸如公共化服务、传统化继承与创新、全民阅读等主题仍然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对象,不容忽视。
2007——2017年化类真题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国家、地方申论考查的化类问题涉猎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有基层化建设、抗战精神、科技创新、传统化传承与创新、化输出、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化体制改革与化繁荣发展等,这些化类申论题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是与其他领域主题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2015年国家的两套考查的“科技创新”,将化和经济结合进行考查;2015年天津考查的“涵养公共意识”,将化与社会结合进行考查;2014年412多省考试考查的“化输出”,将化与经济结合进行考查;2014年河北考查的“化与城市建设”,将化与社会结合进行考查;2014年天津考查的“传统化传承与创新”,将化与生态、经济结合进行考查。复合主题让材料来源从单一走向多元,加大了考试难度。考生在备考时,要将化与其他领域结合进行思考,多方面着手。
二是主题不重复,考过的一般不会再考。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备考时可以适当选择没有考过的化主题进行重点备考。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政治类题材分析
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出现频率较高、考查力度较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相对较少,但在省考中却较为常见。
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
2007—2017年政治类真题统计表
近年政治类题材的申论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题材只限于政治领域,与其他题材交叉命题较少,如化解农村纠纷、农村基层治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等。
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伪装所惑。
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或推出的改革新政(如简政放权),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题材。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经济类题材分析
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的常见主题,地方申论考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的题材。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交叉命题的态势。
较强的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题的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等相交叉、相重合的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化、生态等多维角度去思考。
2007—2017年经济类真题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2017年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经济类主题的题目数量是“增加―递减―再增加―再递减”的。2013年413多省考试考查的“新时代工人力量”,将经济与社会主题结合进行考查;2014年412多省考试考查的“化输出”,将化与经济结合进行考查。可见,经济类主题与其他领域主题复合考查是未来的趋势。
从经济类真题的统计表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的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是命题广泛。题目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较强。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真题考查的都是近年的经济热点,如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分享发展等。
供给侧改革、品质革命、发展实体经济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建议考生加强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来源:网络综合
上一篇:省考国考吸纳就业的能力(考公为什么压力大不大) 下一篇:省考国考能一起考吗(能同时准备事业单位和省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