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国考吸纳就业的能力(考公为什么压力大不大)
推荐文章
#头条创作挑战赛#2021年“双减”政策一经公布,k12吸纳的就业人员包括我纷纷失业,相当大的一部分应届毕业生转辗投身到公考大军中,为什么说公考压力大呢?
第一、报考人数多,招录少,上岸率低
以我去年国考报的岗位为例,只招1人,但审核人数达到600以上通过了用人单位的初步资格审查。换句话说我报考的岗位的上岸率为1/600=0.001666666667约等于0.16%。当然这个上岸率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的,最低的我见过的是招录一个人的岗位报考了1300人左右。
第二、笔试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一般分为行测和申论,如果报考特殊的岗位还有专业的岗位知识考核。行测对于考生数学的常识积累,涉及板块为时事政治、法律、科技、化、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言语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常识可以说在考在整个学生阶段的积累。而《申论》,考查的是概括章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和写作能力。总之考核的综合性极强。
第三,考试各个环节设置都在筛人
耗费九牛二虎之力过了笔试,还有一遍资格审查,经过了资格审查才能进入面试。这才只是是拿了上岸的入门劵,更难的是面试的备考阶段。面试既要考察知识储备、思维逻辑能力,观点提炼,政治素养,还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外在状态,高压下的临场反应。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下能完整顺畅,还要答得有内容,有质量需要付出的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有时候准备面试真的是一个涅槃重生的感觉。过了面试还有体检,公示。整个周期很长,花费的时间,精力不亚于高考。
第四、外在生活条件的压力
我是毕业工作了两年,才选择全职备考的,压力来自于没有收入来源的慌张和担心考不上的恐惧,以及害怕身边人的失望,怕辜负他们的期望,而且没有前任引路家里,在备考阶段容易陷入信息茧房。这更需要自己努力去打破信息差的差距,并在备考过程里承担经济上的压力。可谓是独自一人孤军奋战。
只能说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撇都有三成
你说这难不难呢?
上一篇:省考喜欢的专业查询(公务员招考人数最多的9大专业排名) 下一篇:省考国考申论分析(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