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省考公务员考试考几天(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都多长时间?) 省考公务员考试考几天(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都多长时间?)

省考公务员考试考几天(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都多长时间?)

  |  省考信息


  作为一个笔试150+分成功上岸的人,我来和大家说说,公考备考究竟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人情况

  目前30+,本科北京某高校,研究生985院校。上岸成绩如下:

  行测70+,申论80+,笔试总成绩155+,岗位第一。

  面试85+,当场面试全场第一,当天面试全场第二。

  笔试+面试综合成绩排名第一,体检合格,政审合格,已经上岸。

  (办完入职之后只给亲人们和好朋友们看的朋友圈~)

  二、考试经历

  我一共参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都是全职备考,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次,某省直单位,行测63,申论66,压线进面。和第一名之间差了十几分,虽然面试反超了,无奈笔试成绩差距有点大,上岸失败。

  第二次,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成绩上面说过了。就是找到方法快速提升成绩,然后就顺利上岸。

  三、关于投入

  1.备考时间

  从第一次开始看教材开始,一直到最后一次自己上岸,差不多500天。这中间有效学习时间大约有270天,每天学习的时间长度平均5小时左右,共计1350小时。

  第一次备考大约是180天,笔试备考将近150天,面试备考30+天;第二次备考大约是90天,笔试备考差不多70天,面试备考二十几天。

  累计笔试复习时间共220天,计1100小时。其中行测约600小时,申论约500小时。

  累计面试备考时间共50天,计250小时。

  累计1350小时的投入,才换来了第二次顺利上岸。这段时间里,虽然自己不是每天都在学习,但每一次自己计划好的学习时间段内,自己没有偷过一次懒,没有懈怠过一天。

  2.花费金钱

  我本身是一个自制力和自学能力还可以的人,所以两次备考都是没有去报那些价格高昂的线下班的。

  所以两次备考,我一共也就花费了将近2000元。这其中花费较多的是第二次备考,因为听了视频课,行测申论加起来小1000元吧。

  剩下1000基本上是资料、报名、具等杂七杂八的费用,还有偶尔自己阶段努力达标之后奖励自己喝奶茶或者是看电影的钱。

  四、经验总结

  1.一些重要的话说在前面

  (1)备考本身没有捷径可言

  备考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没有什么捷径的。想要上岸,需要的就是百分之百全力以赴,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虽然偶尔也会看见有大佬说自己随随便便就上岸,但这样的人真的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算是一种运气特别好的特例吧。

  所以大家就不要把自己上岸的希望寄托在邪门歪道上了,好好复习,认真备考,才是上上之选。

  (2)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只适合我自己。

  下面的这些经验都是我自己在经历完这场公考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备考情况总结出来的。

  小伙伴们在借鉴下面这些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之后再去用。

  2.申论备考经验

  (1)备考原则

  申论不是玄学,掌握住底层答题逻辑,拿到高分其实是很轻松的。虽然申论答案看起来并不统一,但实际上,不管是哪家机构的答案,底层的答题要点关键词都是一样的。

  所以整个申论在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肯定是掌握好各个题型的底层答题逻辑。这方面我是跟着汤可特训七套卷去学的,把这七套卷子好好练完,掌握底层答题逻辑,拿到申论高分不是什么难事。

  听汤可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方法,前两套卷子先听老师讲解,把不同题型归纳概括要点的方法、答题高分逻辑框架都掌握好了之后,再自己动笔用学到的方法做练习。这样听完前两套卷子,自己就能明白各题型的答题方法在实战中要怎么运用了。

  剩下的套卷上的题目,就要自己先练完然后再去听老师的讲解。每一道题目,都要自己在答题纸上把题目完整回答完整。这样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边听边动笔修改自己的答题内容。要是出现自己遗漏要点的情况,还能通过回想自己的答题过程,准确找到原因做好整理和强化。

  按照这样的方式把七套卷子练习完,在不考虑答题时间的情况下,自己就能做到找全答题要点,完整且有逻辑的答题。后面再通过练真题,把答题速度提升上来,这样在考试中自然就能拿到高分了。

  (2)归纳概括题

  这类题目在答题的时候,一般会要求字数在150-250字之内。所以答题的时候一定要优先抓取题干关键,看清题目中问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要是题目问的是“意义”,那就快速定位目标材料中的好处,像“有利于”、“优势在”等关键词都是自己需要注意的;

  要是题目问的是“问题”,那就快速找到材料中出现的缺点,像“目前存在……的问题”、“劣势”等关键词就是自己需要注意的;

  要是题目问的是“观点”、“态度”,那就需要去定位材料中不同主体的看法,像专家、工作人员、相关单位、群众说的话都要注意;

  要是问“分类”,那就需要先把目标材料涉及到的关键提炼出来,做好总结再概括。

  这里要重点和大家说一下“分类”,这个问题的方向是这类问题中比较难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也是有点懵,概括的时候不太细致,总是会遗漏一些细节点导致自己丢分。

  后来跟着汤可学完方法之后,我每次都会结合材料,从主体或是原因、性质等方面进行考虑。抓住一个关键之后,后面再提炼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也不容易出现遗漏要点的情况,更容易把题目回答全面。

  (3)复合题型

  这类题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综合题,除了字数要求之外,一般这类题型中至少是由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出现的。比较常见一点的,是像“问题、措施”“观点、对策”等。

  在回答这类题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把问题和措施一一对应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先找到一个问题,后面紧跟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或对策。这样的答题方式,能够让阅卷官们快速定位到自己的答题要点,结合采分点给出合理分数。

  这类题型中还有一种题型是需要注意的,就是从材料中的许多观点里,提炼出来一个,问你对这个观点是怎么看的。

  一般情况下,对这类题型我们一般是先给问题中的观点定“性”,也就是要说一说这个观点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定完之后再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材料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再针对观点,做好总结概括就行。

  (4)公写作题

  这个题型绝对不能因为有迹可循就轻视它,一开始我就在这上面吃了亏,后面跟着汤可学了好久才转回来。

  对于这类题型,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一定要去注意的:

  一是公格式一定要使用正确。不同公之间的题目、称谓、内容分布、落款、日期可能有细节上的不同,在备考学习过程中,就要跟着老师好好把这些内容掌握住。答题之前一定先在草稿纸上把格式罗列出来,不要想当然地就去写了。

  二是要做到角色代入。真正观察过这类题型的小伙伴一定会发现,题干中肯定会告诉你先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专家,是群众还是单位工作人员。还有就是一定会讲清楚,这份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的。那么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可就要注意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上的,做到自己是什么人就说什么话,自己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讲什么样的话。

  (5)大作

  大作千万千万不要去背!先在好多地方有在卖什么“标准范”,千万不要去买,买了你就上当了!

  你想想这个所谓的“范”有多少人用,大家都写得一样的话,难道不会被判成雷同卷子吗?

  老老实实听老师讲解完,然后自己再用真题做好练笔。当自己把手头所有真题都练完之后,把相同话题的作整理到一起,总结属于自己的写作“套路”。

  这样自己再写大作的时候,遇到同类话题,自然就明白了应该怎么写作了。而且这些“套路”都是根据自己的内容总结的,也不用担心和别人雷同。

  另外就是还要注意做好写作素材积累,不然自己在论证观点的时候,没有事例作为补充,那章自然就不够充实有力,分数就不会很高了。

  3.行测备考经验

  (1)备考原则

  行测在开始准备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每个模块中都有哪些题型。绝对不能在自己对行测各题型还不了解的时候,就一头扎进去学,最后发现自己越学越痛苦。

  我当时了解题型的时候用了两种方式,刚开始是自己刷了一遍真题,刷完一下就清楚行测都考哪些模块,出题形式是怎样的,各模块分值都占多少了。

  然后是看教材,我看的是华图的模块宝典,上面对题型的分析讲解挺细致的。自己认真看一遍就能清楚知道各模块中具体题型都有哪些,基本的答题步骤是怎样的了。

  在看教材的过程中,只要自己用心了,肯定会感受到:行测要拿高分,解题技巧肯定是要掌握住的。这方面直接跟江鸣百技斩学就行,没有比它更强的了。

  就说资料分析模块,里面的增长率增长量是每年必考的。跟着老师学完对应公式,掌握好截位直除、化除为乘等技巧之后,再做这些题目时三两下就能把答案算出来。

  老老实实跟着老师把各模块技巧都掌握好,课后自己多做练习把技巧运用熟练,行测高分自然也不难。

  (2)常识判断

  虽然说这个模块的性价比比较低,但是在备考时间充足【正常来说全职备时间大于4个月就算充足了】的情况下,还是要好好背背口诀记记知识点,然后利用好APP多刷刷题的。

  毕竟这个模块通过背口诀和刷题的形式做积累,会比自己埋头啃书的提升要快得多。

  不过这个模块不建议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背半小时口诀,中午晚上吃完饭消食儿的时间刷刷题就行。

  然后等到临考前一个月,多去W博看看讲时政的各机构老师们总结好的时政要点,花些心思记一记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可以拿分的。

  (3)资料分析

  这个算是行测里面比较简单的模块,基本上就是跟江鸣把公式、速算技巧掌握好,运用熟练之后,正确率就能在80%以上。

  我自己考试的时候,这个模块应该就是错了一道题,我身边的其他小伙伴有很多说是拿了满分的。

  不过这个模块的题目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会有点累人。因为公式之前的变化会比较多,像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的公式,在跟老师学完之后,就要自己多背多记。记牢的基础上,再去多做练习巩固好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4)言语理解

  这个模块刚学完的时候会有点懵,大家很有可能会出现和我一样的情况。就是没学之前自己摸底,正确率还行,后面学了技巧正确率反倒下降了。

  出现这个情况不要紧张,这是因为技巧掌握还不熟练。做题速度在提升起来之后对细节没有把握到位,所以错误率暂时提升了。只要坚持多用技巧做练习,等自己习惯使用技巧解体了,正确率和做题速度就都会提升起来。

  我当时也是反复练了很多题目,最终这个模块的正确率能够在按照正式考试要求进行的模拟中保持80%以上的正确率。

  (5)判断推理

  这个模块里面令人比较头疼的肯定是图推,基础图形规律确实很简单,但是特殊图形规律,跟老师学完技巧之后只能说是入门了。

  所以这个模块是从自己学完之后,就要每天坚持去刷题。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技巧使用熟练程度,另一方面是要让自己多见见图形,保持图形敏感度。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保证在这个模块中拿到不错的正确率。

  (6)数量关系

  这个模块是肯定不能全部放弃的,放弃的话行测高分基本上就没戏了。

  但也不是说就要求大家都要把里面的题目全部做完,就跟老师把基础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住就行。

  要是考试中自己能把基础题目做出来,这个模块起码也有30%-50%的正确率在。当然要是自己做题速度比较快,在检查好其他题目的基础上,再去尝试做做难题也是可以的。

  好了,关于我的两次公考备考的时间、经验就分享这么多了。小伙伴们觉得有收获不要忘了点个赞~

  祝认真备考的小伙伴们都能顺利上岸心仪岗位哟~


上一篇:省考公务员考试考一天吗(备考公务员每天要学习多长时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