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好的建议(我想考公务员大家有啥好建议?)
推荐文章
本人国考行测76.4,申论72,面试83,以笔1面1的成绩顺利上岸。
以下是我备考过程中总结的几点建议,以及对此的一些备考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早日成“公”!
行测刷题之前要先学技巧
行测考试的题量很多,考察的知识也比较全面。给各位简单测算一下就能明白,要使最终成绩达到75+分,整套试卷中80%以上的题目都要会做,且会做的题目中有90%都要做对。考生要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扣除涂答题卡的时间,平均每道题目的解题时间必须得控制在45秒以内,要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达到这种做题速度考生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快速解题甚至是秒杀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备考策略:《阿甘上岸说》+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
阿甘一直是行测拿高分必听的课,考试的每种题型课上都有对应的快速解题技巧,用在考试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能提高很多。
我学的时候是看课加刷题轮流着来的,听完课就去刷题练刚学的解题技巧,当时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把阿甘给系统的过了一遍,之后再去做题的时候明显感觉每种题型的做题速度缩短了不止二十秒,正确率也基本稳定在70%以上。
练题我用的是粉笔的决战行测5000题,不管是听课刷题还是专项刷题题量绝对够用,听完课就分模块练就行,学完一个题型就练一个题型的题,边学边巩固知识能掌握的更好。
行测不一定要有专用的错题本
行测包含了五大知识模块,每个模块的题量都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刷题有过一道题错3遍的经历,还有的是这一次做对了,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但下次再遇到还会出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家没有去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题,对完答案看过就自以为自己懂了,以这种形式刷题,不管刷多少道行测成绩都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喜欢做错题集,个人想说这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行测题那么多,特别是资料分析,材料的文字好几段,都规规矩矩整理下来,那得耗费多长时间啊!我这样说不是建议大家不做错题总结,总结错题这一步是一定要做的,但得有方法。
我的备考策略:做完题直接在题目旁边标注
刷完题对完答案之后,我就直接在题目旁边标注自己错误的原因。除了常识其它每部分我都是一道题一道题过,包括自己做对的。首先是言语理解题,题目旁边我会都写上这道题考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点,比如一道题给自己标注:转折词后是重点,后面需要注意看。
判断、图推和类比每道题我也都标注上考点,为什么优先考虑这个点,图形特征是什么,都整理在题目旁边给自己做个提醒。说到这里我想提个建议,大家在做逻辑推理题的时候,建议每个选项都仔细分析,尤其要区别自己选错的选项跟正确选项之间逻辑关系的对比,这种题很绕,一定要每个选项都搞清楚,防止下次再选错。
资料分析方面题目不难,做错大概就是自己算错,考点有坑入坑了,总结的时候可以把考点列在旁边,比如两期比重问题,把公式写下去,后期看整套题目也可以顺便再复习。数量关系,这方面本人是个渣渣,考试的时候只做了相对比较简单的,就不露怯了。
行测作答有舍才有得,不要强求自己做完所有的题
行测考试不仅考察考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同时也考察整体做题上的统筹能力,即在有限的时间能不能把分数做到最大化,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要具备大局意识,明白适当的舍弃才是明智之举。
上了考场,大家的目标不是135道题目全做,而是把自己会做的能拿到分的题,以最稳最快的速度做完,剩下难的那20来道题要
适当舍弃,或者就直接当做压根不存在,否则在考场上看到还有那么多题目没完成,心急如焚反而适得其反,影响心态和正确率。
懂得舍弃一定是行测做题很关键的一个策略,举两个例子:
①一套试卷135道题,有50道难题,顶尖大佬,专喜欢突破难题,2个小时把这些难题全部做对。②一套试卷135道题,低级小菜菜,只做不难的那85题,保证2小时内都能做对。
单看这两种情况显然是菜菜的最终得分更高些,考场上没有人因为你做对了50道最难的题目,觉得你很了不起,选择会做的,保证尽可能都做对,难题怪题勇敢放弃,这才是考场上做题的最佳策略。
我的备考策略:先做自己有把握的,其他放后面。
我在做套卷的时候对于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题一遍过,尽量压缩做题时间;对感觉有些难度的题,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尽量快速完成,细读后仍然没有思路的我就果断放弃。
可能逻辑推理、资料分析类的题目往往令很多考生望而生畏,一个弯弯道道的东西太多,一个需要算的东西太多,我之前对这两个模块也是敬谢不敏,跟着阿甘学了不少针对性的技巧之后才慢慢愿意接触,最后考试的时候这两个部分成了我提高行测成绩的最大突破口,考试的时候也是先做的这两个部分,之后再做的言语理解、常识和数量关系。
申论也很重要,复习时行测和申论要平均用力
有很多人在备考的时候觉得行测刷题越刷越爽,申论复习却无处着力,没有感觉。然后行测就认认真真复习,疯狂训练,而申论就只在考前翻一翻,匆忙练习两道题就上考场,我第一次备考的时候也是这样,上考场前连一套完整的申论都没有作答过,当时觉得两个半小时时间长,其实真相是打铃了该交卷了我大作文还差三百多字没有写万,结果不出意外申论分数惨不忍睹。
我的备考策略:申论和行测同时开始
吸取第一次失败的经验,第二次备考我把申论复习看的和行测一样重要,备考阶段也是跟行测一样,打基础的时候上午看行测的教材,下午就看申论的教材,了解申论要考察的知识点和命题特点。
到了刷题阶段我也是老老实实的刷真题,对完答案之后,反反复复修改自己的答题内容,把题干要求内化、把材料掰开揉碎吞进去,题干要求就那么几个字,但是每一个都是指导作答的重要指针,材料啰啰嗦嗦很多,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我才慢慢把其中的逻辑脉络和表达重点把握清楚了。
最后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时候也是完全按照考试环境,两个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去厕所做下来,之后再分多次修改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针对自己的弱项加强训练。这次备考我的申论与行测用了同样的时间来对待,甚至于考前我还把重心往申论上调整了些,结果也确实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申论不能死读书
第一次备考时我感觉手机会耽误我学习,备考的时候就把手机锁起来,一天天的就只看书,做题,结果发现这样做并没有把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反让我的消息闭塞,错过了一些好的素材。
我的备考策略:善用网络资源
我给大家推荐几个我在备考时觉得好用的App:
Top1:半月谈。
Top2:人民日报。
Top3:知乎、微博、小红书。
我平时利用半月谈、人民日报这种专业性强的app在上面读时评,写作如果能达到这些时评的水平,那申论分数肯定不会低。多读读有利于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培养写作的语感,也能顺便积累一些热点话题,开拓自己的答题思路。
剩下的那几个APP平时我也会在上面搜索一些关键词,找一些和公考、申论有关的学习博主,他们经常在上面发布一些日常积累的素材,积累下来对写作很有益,我是在白天学习累了玩手机的时候看看,或者晚上睡前随便翻翻,所以并没有占用很多大块时间,反而把零碎化的时间给利用起来了,比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书强多了!
申论也要先看网课讲解再刷题
申论的题型就那么几个,知识点也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只看书练题就能有所提升,实际上申论要是没有老师指点也是很难找到正确的做题方法的,光自己在哪干憋可能会导致努力备考大半年,考试一看还在原地杵,分数没有明显的提升,更可气的就是有的人不升反降,这就很难受了。
我的备考策略:《阿甘上岸说》+《申论国考历年真题》
一个好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第二次备考的时候我跟的阿甘去学答题思路,看视频之前我会先做一个预习,自己先做一遍例题再看老师的讲解,把得分点以及怎么提取材料的中心观点学一遍之后,自己练习到完全掌握为止,用了两周的时间看完申论部分的讲解,再去做真题卷子的时候能顺手很多,没有再出现半天还找不准答题关键点的现象。
后期做真题的时候,拿到一套题,我都自己先做一遍小题,懒得动笔的时候也在题目上面勾画思考,写一些我能找出来的要点,然后对后面的答案看一看。一般来说我会参考几家机构的答案,把它们的可取之处都提取出来,结合我自己的思路,再总结出答案。各个机构给的答案分析不相同,在整合各家答案时我自己的思路也能得到锻炼,参考它们的完善自己的,内化为自己的逻辑。
作文我是每周两篇,看材料过脑子,思考一下我的论点、分论点、论据,成文之后再看看人家的范文。备考的时候写一写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在考场上控制不好时间,积累的那些框架和素材也用的不灵活。
在后期模考频率上,我一般会每两天一套申论,每周留出一天时间把做过的题再复盘一次。一套题复盘三遍最后形成的答案要点很完整,这个过程中也能内化成我自己的。作文我是用专用的格子纸,给自己计时,思考加写作控制在1小时左右,写完之后再一遍一遍打磨,直到思路完全顺畅。
关于我自己的一些备考建议到这里就阐述完了,事实上公考确实是需要一点运气的,因为有的人就是能遇到考霸,而有的对手就很弱鸡,这些情况都是考生自己无法左右的,为了尽早实现公职梦想,让自己的实力更强劲,从而提高胜出概率才是唯一解,希望大家能够尽早开始精心准备,早日上岸!
上一篇:国考申论大作文的平均分(为什么国考行测有人可以考90分而申论却考40分?) 下一篇:国考申论好还是行测难啊(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难还是申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