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考申论解析(2021年浙江省考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
推荐文章
(二)资料9中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结合资料7、8、9,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分)
要求:(1)理解正确,观点鲜明;(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3)字数不超过400字。
今晚七点半,我直播讲解 2021年浙江省考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 如何理解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此题难点
这句话是对于「举国体制」的认可从句式语法上看,此题用了并列逻辑,通过重复句式表达同一内涵不同问题相同资料,如何作答
此题要求解释「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具体内涵,而
这句话是对于「举国体制」的认可
简单来说,这句话是积极评价,是认可了「举国体制」的作用价值。
注意,这里你要明确此题和 2021年浙江省考公务员申论A类真题解析 如何理解新型举国体制 之间的区别。
一个是解释「新型举国体制」,一个是概括「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
「新型举国体制」是「举国体制」的新形式,发展新阶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以你需要用「举国体制」的具体情况解释「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内涵
从句式语法上看,此题用了并列逻辑,通过重复句式表达同一内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和「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形成了并列关系,而且是同一内涵的重复,简单地说,内涵就是集中力量,办成了大事。
类似的表述,比如「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都是通过重复表达强调内涵。
不同问题相同资料,如何作答
出题人要求你
结合资料7、8、9
意味着资料必须用,那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怎么用?
浙江出题喜欢意译,而非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意味着你要能够深层次地准确理解资料具体事例和句子抽象表达,并一一对应具体表述。
比如「积力之所举」和「众智之所为」都是用繁杂具体的事例表现的,而且不只一个事例。
对于此题而言,资料7界定了「举国体制」的概念和聚集各方资源的能力,资料8和资料9展示了「举国体制」的不同层面的成绩。
柳夫子讲道理,申论难点我帮你理,今晚上七点半见。
参考答案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评价内涵,是对工作的肯定。
举国体制是通过集中有限资源力量办大事的方式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突破发展瓶颈的一种运行机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则无不胜也,无不成也。
新中国成立之后,借助举国体制,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由政府全盘负责规划和实施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实现了重大项目突破,进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铸就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成绩|则无不胜也,无不成也。
随着中国发展到科技创新阶段,新型举国体制协调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并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新的特点提高了举国体制运行的效率。具体而言,除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之外,更催生了新型研发机构,新型工作机制,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成绩|则无不胜也,无不成也,发挥了更为广泛且意义深远的价值,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探月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就是举国体制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标志事件。
上一篇:浙江省考申论答案(近几年浙江省考申论常考题型有哪几类?) 下一篇:浙江省考笔试时间(2022年浙江省考笔试时间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