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考申论会考导言吗(公务员考试申论思维特点)
推荐文章
申论如何备考,先要了解申论的思维特点。思维永远是申论考试第一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申论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申论是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申论是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申论是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
一、申论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
规律最大的优势在于透过现象能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为什么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能发现浮力定律,而曹冲在“称象”时没有发现?这就是规律性思维和经验式思维的区别。善于思考的智者总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根据规律揭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经验主义者的眼光是面向历史的,只能死记硬背过去的教条,不能从历史特殊性中发现未来的普遍性。申论考查的重点不是经验性的知识,而是公务员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思维。因此,我们切不可把普遍性、规律性的抽象思维与特殊性、经验性的具体答案混为一谈。规律是能够推而广之的东西,是公式性、套路性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申论考试当中一定要注意去总结那些规律性的技巧。
申论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重视对于规律性思维的考查。申论考试有绝对的“变”,也有绝对的“不变”。申论考试“变”的是命题的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形式。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同的社会问题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材料的变化是绝对的。题目的设问方式也是不断创新的。纵观近几年的国考和各地省考申论试题,设问方式从未出现过雷同,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就出现了归纳争论的焦点、概括启示、分析观点、修正和完善答复的题目;2009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判断和修改对策的题目;2010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宣传纲要、撰写建议报告等题目;2013年国考申论出现了撰写解说词、政府短文、讲座要点等题目;2014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倡议书、发言提纲、调查问卷、报纸短评等题目;2015年国考申论出现了讲话稿、短文和备询要点;2016年国考申论出现了撰写导言;2017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写归纳提纲等等。其实,这些题目都可以转化为基本题型进行作答。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申论考试中对规律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制胜,就必须从思维的高度上把握申论思维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二、申论是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思维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两分法”;二是“结合”;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要求绝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特定事实。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和评价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申论是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
申论考试要顶天立地,理论要顶天,实践要立地。申论考试非常强调对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新大纲不管是对省级以上(含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生,还是对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生,都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报考前者的考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对报考后者的考生不但强调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而且更强调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这能看出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查是摆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申论是一种模拟机关工作的实际场景的考试。因此,申论一定是解决问题的。
一个段子可以很形象地说明申论的实践特性: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是虚拟哪种行为呢相当于:一群guo 务 委 员端坐会议桌旁,听取研究室人员对某一问题的汇报。包括现象、问题、观点、原因、对策。考生就相当于某研究室人员。如果省考,就是省 zhang、副省zhang们端坐一旁,听你高谈阔论。
好的申论,最好的效果,就是zong 理 批示四个字:照此办理。
差一点的申论,就是秘书批示四个字:狗 屁不通。
更差一点的,就是秘书批示十四个字:niang 希匹,拉出去,B了!浪费老子时间!
四、申论是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
什么是归纳性思维?什么又是演绎式思维呢?很多同学看着可能很抽像,具体来说吧,归纳性思维要落到归纳二字上就是我们申论的答案要点是来自于考生对申论给定材料的解读,这里的解读一定是建立在对给定材料的归纳概括之上的。而演绎式思维就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这个在申论小题上是不可取的,只有在申论大作文题上可以用到演绎式思维。
上一篇:广东省考申论(2022年广东省考申论如何备考) 下一篇:广东省考申论作答时间(广东省考笔试申论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