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公务员省考笔试(想考四川的公务员要怎么准备)
推荐文章
公务员考察的科目只有行测和申论,在备考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就可以了!
我是大四毕业之后备考上岸的,快毕业了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决定公考。我是一名纯理科生,所以在备考行测方面,偏理科类型的题我都会觉得能够轻松拿捏,文科类的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但是掌握方法之后再去备考也能够拿到高分。
我是从基础开始学习,到刷题巩固,经历了四个月的时间,最终行测77.7,申论72.5分顺利进面~
我是准备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如果备考时间充足的小伙伴,最好提前备考,让自己学习的更加充分一些!!!
说一下我具体的备考思路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先说一下备考是否要选择报班:
就跟我人而言,差别在于报班后我能节省很多信息检索的时间,比如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岗位表、薪资待遇参考等等零碎且重要的信息都会有老师帮我整理,再和我进行讨论了解。
不过我备考选择的是线上班,线下班我也扛不住这个费用,线上班学习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但是能够帮助的除了前面说的信息检索,还有打牢基础的作用,有老师带着入门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提升也能更快一些。
行测备考的重点思路:
行测部分一共有五大板块: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常识。出题方式通常是客观单选题,各地市题目数量与考试时间都不同。像国考是130道题,考试时间2小时,还是比较紧张的。
2、大部分人在做行测的时候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一题做不完。在前期我也一直处于题看不完的焦虑中,后来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那就是重新分配时间,将单位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具体来讲,因为我数量和资料板块比较好,正确率在90%左右,而判推和言语的正确率十分不稳定,70-80%经常波动,常识更是一塌糊涂,连蒙带猜也才30%的正确率。
而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都说数量不重要,直接放弃,但想要上70分,这部分是一定不能扔的,除非你其他板块的正确率稳定且极高。
3、备考听课过程
我在前期备考就是跟着粉笔教材打基础,每天都会一到两个章节,把老师讲的每个题型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都整理下来,像是我觉得没啥用的内容,我都会直接跳过,这一步主要就是为了搞清楚题型,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我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看阿甘上岸说上面,重点掌握做题方法和技巧。老师在讲课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提升行测和申论必听的课,在行测方面除了阿甘老师除了会讲解基础内容之外,还会讲解不同模块的做题技巧,而且每讲一个技巧,他就会讲一道例题来带着我们分析题目该怎么做,该怎么用简便的技巧做。我在跟把技巧都掌握住了以后,再去做题速度就很快了,行测做题速度和做题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
我在备考的时候是一直准备国考130+的题目数量,所以广东省考中行测做得相对还是很轻松的,最后行测77分。所以备考中大家可以对自己高一点要求,这样在正式考试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刷题要有3w道,才能稳上岸,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确实熟能生巧,题目做得多,把技巧运用熟练,答题时可以一眼看出考点,70分没问题。
做题顺序可以按照个人情况,不一定必须按照考试试题安排的顺序,在此我不做建议,只提供一下我的安排供大家参考。另外,每做完一个板块我就会将这部分答案涂卡,一是放松一下脑子,为转变思维做另一-板块的题提供缓冲时间,二是避免出现最后涂卡时间不够、涂错顺序的情况。
(开考前有5 ~ 10分钟的检查试卷时间,可以用来看题!)
4、以国考为例,我的做题顺序及时间分配:
1、判推50题40min (类比推理较简单,利于进入状态)
2、资料20题25min (此时大脑最活跃,适合做分析及计算)
3、言语30题25min (逐渐找到考试感觉,根据语感快速选择)
4、数量10题20min(留出充足时间,力求会的都能做、做的都能对)
5、常识20题10min (看完题直接涂卡,有条不紊,避免最后出差错)
这是我个人的做题顺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答题习惯进行安排,将擅长的板块放在中间做,以求高效准确地完成。另外,如果选择最后涂卡,一定要留出充足时间,130道题涂卡大约耗时8分钟,在考场上我就见过没涂完卡赖着不交,被老师警告的情况,还是蛮唏嘘的。
5、各模块备考经验
★资料分析:
常言道,得资料者得行测,得申论者得天下,所以,资料在行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也觉得资料的分值是非常高的!资料分析有很多公式,前期会觉得有些吃力,只要你能把公式灵活运用,就算你基础比较弱,资料也都能够拿下!
①理解公式,再学会运用。几乎每个资料题考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常考的公式也就那几个,题目做得多,后期看一眼题目,就能明白出题人想让你用哪个公式,把阿甘老师讲的思路、技巧熟练掌握,至少可以拿到80%的分数;
②轻计算,重分析。刚开始大家都会花大量时间在计算上,其实这部分更考察大家的分析能力,有很多题型的错误选项是可以根据分析排除掉的,利用分析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
③掌握速算和运算技巧。尾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掌握这种速算技巧可以节省大量运算时间。
另外,这部分有几个易错点:时间易错点,相对数、绝对数,百分数、百分点。在做题前花30s浏览一遍题干,标出时间和关键词,了解基本内容,对提升做题速度也很有帮助。
★数量关系:
来到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我把粉笔app上的数量模块都刷完了,当时刷题会有做奥数题的感觉。这个模块好拿分的题型还是比较多的,不一定全部都做出来,但至少保证自己答的题是对的。
工程问题、利润、等差等比数列、排列组合、极值,都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理解掌握的题型。跟着阿甘把常考的题型都给吃透掌握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尽量调整自己地做题时间,这个模块很容易拉分,多对一道题就能多正确时间。
一定要掌握十字交叉法的答题方法,这个做题帮助还是很大的。
★言语理解:
这个模块我和备考的小伙伴讨论过,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可能他是文科生,我是理科生,在面对这个模块我总结的很吃力。那个朋友跟我说,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多看连接词。
事实上、然而、总之、和、并且等这样有明确指示性的词,往往是重点。绝对化、混淆概念、混淆范围、强加关系、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都是选项中经常挖的坑!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往往越改越错。
★判断推理:
这部分是掌握了规律就很好拿分的板块,最重要就是多做题,多感受套路,就能做到见怪不怪、看出考点。例如图推,一看整体找共性,二看局部找特殊,三看选项找不同。几步下来应该就能心中了然。命题的部分也是熟能生巧,换汤不换药,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
★常识:
这个部分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时政,我当时积累的时政的内容都不多,在考试遇到的一些有印象的时政内容还是能选择上的。其他知识点就很难掌握,所以平时多积累时政就足够了。
申论备考的思路:
第一、听课
听李梦圆打基础,听阿甘拿高分,做好笔记。
我是倍速听了李梦圆媛老师的系统课,边听边记笔记,我觉得她总结的一些标志词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题目问某个事情的意义,就知道要在材料中找了、着、使、让、于这样的标志词,而且呢,她总结的器官法对对策题很有用,比如说眼睛就对应着监督、嘴巴对应着宣传,对申论答题的思路就清晰了不少。
但是李梦圆老师的课对我个人来说,我只知道材料的哪些地方可能有答案,但是我并不知道如何有条理的组织这些答案,真正让我的申论有志的飞跃,是阿甘老师对题目的分层思维,阿甘让我加深了对于申论材料的宏观把握。
第二、练题
打印试卷,用标签分类题目。观察常考的题型和频率,逐个击破不同的题型。我当时把本省的近八年的真题,还有国考近五年的真题全部打印出来了。这个直接在粉笔的app的历年试卷里面就可以免费下载。打印纸后按照题型分类,比如说,分成经验启示题、问题加对测题、词句理解题、公文提纲题、概括说明题等等。
我把每个题型都进行了分类,这样就能很精确地发现,那个题型是考官喜欢考得。你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说标签可以写成积极的词句理解题,或者说是消极的词句理解题,宣传类公文等等。
分类后逐个击破不同的题型,我会先复习最常考的题型,比如说经验启示题,再复习其他的题型。在频率方面我先做经验启示题,之后两天做词句理解题。然后在后面一天回过头来做经验启示题,避免忘记了,我差不多总共做了六七十道题,基本上每天一道,保持手感。另外一个后知后觉的建议就是,我会整理在活页本上、这样方便总结归纳。
第三、复盘。
找多家机构以及高分回忆版答案对比。回到材料中反推,再找相似的提醒巩固。平时我会按照考场的时间做一道小题,再结合多家的机构答案,还有高分回忆版的答案来对比。华图、粉笔、中公的客户端都有答案,Wx、db、wb、知乎上都会有高分回忆版答案,可以进行参考。
我会把答案视作为珍珠,如何对答案也就是如何找珍珠。可以拆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答案,也就是你的珍珠在哪里,第二个是你如何去穿起这一串答案,也就是珍珠。
首先呢,我会找到2-3家的机构,或者说是高分回忆的答案。用铅笔在材料中画不同的线去交际的部分基本上就是比较准确的答案。
有时候我也会偷懒,看完2-3家答案之后,找到我觉得有条理的一版,就解决了材料中的答案在哪里,接着找到我所觉得最有条理的一版答案,从答案反推到材料,思考材料是怎么去分层的。
第四,大作文专题训练
找中心论点和三个分论点。我曾经有几天专门按照阿甘老师讲的思路训练找大作文的中心论点和三个分论点。回过头跟参考答案对比,有没有跑题;其实做题和复盘的方法,跟前面讲的小题是一样的,找准论点和分论点非常重要。这比背诵范文,或者说是背诵一些语料有用的多。
日常建议大家浏览一些市zf的官网,看一看里面的官方文章,学习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的写法。剩下就是背2-3个官方文章的好的开头和结尾,在考试的时候结合材料调整,能够用上就能够拿分!
第五,心态&自我调节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考公确实是那句话所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选岗、报名、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审,学习反而是最简单的。
在每一个安静的日子,一坐就是一天。看到模考中大神稳定的75+、80+,看到题目讨论区总有人轻描淡写的一句“秒选”,看到网络上频频出现的内卷焦虑,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总是好像自己的努力还差那么一点,题目错得多了一点。
但你要明白,幸存者偏差让我们只看到金字塔顶的大神,就算你与大神的距离遥不可及,但你只要比你的对手哪怕只高0.01,上岸的人就是你。
经验帖写到这里,我暂时能想到的点就是这些。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大家既然选择了公考路,就都是战友,我会知无不言,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问我哈!
上一篇:四川申论省考真题(四川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下一篇:四川省2022年省考申论(2022年多省联考笔试什么时候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