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与父母(高考考的是学生填志愿考的是父母)
推荐文章
高考除了上海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历经十几载寒来暑往,无论考得好也好坏也好,分数高与低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你的,他们的健康、平安才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关注的。
因为无论结果好坏不要责怪孩子,毕竟孩子也想考出高分,但是不是想就能达到的,毕竟会读书也是要一些天赋的,相对于好前途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让高考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的路还很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分数出来之后,怎么用好每一分,是每个家长与考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填报志愿历经从估分盲报,到现在的分数出来之后再报的平行志愿,可以说越来越容易选择,但是想利用好孩子考出的每一分,还是需要家长用心对待。
自己家孩子擅长什么家长应该略知一二,孩子将来想做哪方面工作,这也是志愿填报的前提,毕竟选择孩子最擅长最喜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不然进入大学之后再转专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高考结束很多考生依据公开渠道对答案,基本上能够估出考了多少分,偏差一般都在二三十分左右,有些孩子因为担心没考好,不想估分也可以理解,家长就不要咄咄逼人非要孩子估分了,还是那句话相对分数孩子的健康平安最重要。
愿意估分的孩子一般也比较自信,这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探讨志愿问题。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再对应选择对应的专业,专业也必须备选几个,毕竟不服从调剂机会会少很多,确保不滑档也非常重要。
填报志愿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孩子的爱好擅长那方面,再选择相对应的专业以及备选专业。
2、需要选择读书所在地,北京与长三角都是教育高地,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虽是经济发达地区,相对高教力量与经济地位不相配,所以机会相对会较少。第三极就是以中部的武汉、西安、重庆、成都、长沙为主,这些地区经济虽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地区,但是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如果家乡在三四线城市的考生,建议选择顺序:本省省会城市,因为本省考生相对录取率更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经济不发达的省会城市,意味着毕业自后需要去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发达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个时候就是个劣势,因为没有任何人脉关系。对于湖北考生来说优选肯定是本省,因为湖北是教育大省,高校众多录取率对于本省考生友好。武汉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找工作也不难了离家也近。
其次是长三角、北京、珠三角、武汉、西安、重庆,这里说其次并不是代表这些地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所以竞争激烈只适合分数考的比较高的学生,这些地区录取分数线肯定比留在本省更高。但是如果能够进入这些城市读书,所学到的知识与见识肯定会更好,将来就业也更容易,毕竟本地毕业的学生在当地找工作会相对容易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与工资收入更好,但坏处也有,就是安家落户不太容易,收入高存钱也不容易,但是不让躁动的青春经历更多的风雨,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强!
3、选定读书所在地,就开始了解孩子的分数与孩子想从事的专业,按照孩子的分数及排位,看看能够达到哪些学校的要求,每个省的考试院官网都有志愿填报模拟系统,可以借助模拟系统了解到大概符合那些学校要求,然后根据每个学校官网的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来看看机会有多少?要注意有些学校在你们所在地的招生计划,如果数量很少就需要慎重,那意味着一旦填报的人多,分数就很容易涨到很高。
4、根据孩子的估分,从省考试院官网找到往年高考的一分一段表,看看估分大概排位多少?每个学校官网都可以查询往年的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已经相对应的省份分数排位,填报志愿时不是以分数论,因为每年高考的试卷难易程度不一,分数自然会出现整体性的忽高忽低,最有参考价值的就是全省排位了,了解该学校在该省往年招生排位更有参考价值。
5、学霸的孩子很好选择,因为排名靠前的高校都会抛来橄榄枝,剩下就是怎么选的问题。对于普通考生需要做的选择题很多很复杂,有很多高三老师为了学校的名声好,他们更关注的是有多少个985、211、一本的学生,为下年度招生做广告,会建议孩子只要达到某一个好的学校的往年录取门槛,就会让孩子报那个学校。
要知道一旦是刚达到门槛线即使进入该校,意味着面临没有选择专业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入坑一个非常不好就业的专业,将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还有人说可以转专业,要知道想转专业的肯定不是你一个,学业考试没有进入前几名是没有机会转专业的。
家境较好的家庭无所谓,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将来就业问题,只要有一个名校毕业证他们就有机会进入好的单位。但是对于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大量财富的家庭,就不是那么好的事情了,读了四年大学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对于普通家庭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个时候要退而求选择一个相对把握更大的学校,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专业,就更重要了。
6、平行志愿可以选择六个学校六个专业,也给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原则上把排名比较好的学校放在前面,尽量够一够也许能够捡漏,也需要选择好备选专业,争取更大的机会,以此类推从最高向后排位,但是必须留下一个保底学校,通过往年的本省录取排位确定能够录取的那种学校,主要是怕滑档,比如从一本滑落到二本甚至三本,这个就太悲催了。
上一篇:高考志愿与父母(高考志愿专业填报听父母的还是听孩子的) 下一篇:高考志愿专业(报志愿需要了解专业学校资源未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