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公务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公务员国考和省考怎么准备?) 公务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公务员国考和省考怎么准备?)

公务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公务员国考和省考怎么准备?)

  |  省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热潮只增不减,很多报考人员都知道有国考和省考,却不知道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下面,上学吧君就为大家详细地解答一番,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公务员备考产生帮助!

  一、公务员考试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官方解释,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其实公务员录用考试就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即可看出:

  1、强调区分性。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高子之中选高子”,通过笔试、面试等把最优秀的求职者与一般性的合格者区分开来。

  2、具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公务员的录用与任免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严格而又精确,一旦实施不允许有丝毫变动,保证选出来的公务员让人民信服。

  3、强调客观性。整个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追求可信度,一直以来,相关法律法规也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4、测评内容的选择性。选拔性考试测评的指标允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以客观、便于操作与相关性为前提。公考不仅有笔试、面试,还有政审、体检等内容,都与公务员本身工作有关。可见,公务员考试是特点及其明显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挑选出具备相关工作能力的公务员。

  二、作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公务员本身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职业,除了岗位本身所需的专业能力,通常都需要具备这些能力。

  1、分类归纳能力

  作为一名公务员,领导让你去调查某件事情,那么你的调查可能会来自于网络、实地访谈、电话访问、专家论文等等,不同的会有不同的特点,专家论文可能过于专业,而实地访问又会有群众的口水话。这个时候你总不能直接把这堆材料放到领导面前让他自己看,你必须学会分类归纳,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呈现给领导。这就像是做申论小题,答案来自于材料,但又不能照搬材料。

  归纳字面意思即为归拢并使有条理,归纳对象可能是零散的材料,也可能是概括出的要点,具有明显的分类属性。

  如何提升自己的分类归纳能力呢?

  常规的分类法则大致有以下四种:

  (1)按主体

  主体可参照国际法中解释,即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比如一个国家社会,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人。

  (2)按角度

  第一、依据材料中描写的各种机关工作事务进行,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宣传力度等等,适用于措施、原因、对策等题目。

  第二、依据材料自身逻辑性,即题目给出的材料本身就已经按照逻辑进行了分类描述。

  (3)按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顺序,从前到后的发展历程。涉及到某一事物的历史、发展历程等则要注意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纳。

  (4)按领域(空间)

  领域即表示不同的范畴,比如政治、文化、经济…等,整个社会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如医生是医疗领域、教师是教育领域,将社会按面切割成不同的领域。

  2、沟通表达能力

  在基层工作单位需要与大量的人员交流,需要经常开口讲话,若是沟通表达能力不好,那你可能没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没办法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发言,是塑造自身形象的绝佳机会,若是沟通表达能力不好,则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多人觉得是因为自己性格内向,所以沟通表达能力不好,其实不然,影响一个人沟通表达能力的最主要是思维逻辑。专家表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比较喜欢有规律的信息,强调内容有逻辑,语句有重点,避免出现跟别人讲述的时候,明明都是用的大白话,讲完对方却好像根本没有听懂的情况。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呢?

  (1)完整地陈述观点。采用观点+证据的结构进行精准描述。毕竟沟通表达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向他人传递我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人理解我们的观点。证据描述得越详细越具体,越能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对方就越能理解你的观点。

  (2)做到条理清晰。有时候觉得自己明明讲得很清楚、很详细,可是对方就是没有办法听懂。这时候要知道,即使采用了观点+证据的精准描述也还不够,在描述证据时必须要有清晰的语言结构,在平时刻意练习“三点法”,每次评价一件事情时,多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序列词表达,给人一种逻辑严谨的感觉。

  (3)学会逻辑严谨地表达。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是采用“三点法”进行练习,但是这种“第一、第二、第三”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逻辑关系。要想表达更加严谨,必须富有逻辑,经得起推敲。比如常见的从问题到原因再到对策的逻辑,各种逻辑结构五花八门,需要自己不断进行总结复盘。

  3、写材料的能力

  在体制内工作,文字能力是必备素质,小到个人工作总结、简报信息,大到综合的部门总结、领导讲话等。正所谓:月初有计划,月末有总结,工作有动态,季度有分析,年度有报告。写材料可能是常事,不一定要文采飞扬、妙笔生花,但至少得能写一篇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的文章。

  通过写材料,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会想的相对周到,做事就会更加有条理,有利于提高自己把控全局的能力。

  至于如何提升写材料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前辈经验进行训练:

  (1)找到与自己工作系统相关的杂志、报刊等,研读上面刊登的文章。

  (2)看标题知道文章主题,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主题,自己可以怎样去写,列出一个大致的框架:整篇文章包含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分成几个方面,各个方面要写什么样的内容,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进行顺序排列。

  (3)将自己列好的内容与报刊中的文章进行对比,看看两者差别在哪,自己漏掉了些什么,或者自己增加了些什么,增加的内容想象一下是作者漏掉了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放弃了。

  (4)仔细阅读报刊文章,摘抄金句,方便之后写材料时进行引用。

  当然,对于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人来说,申论大作文也可以采取该方法进行练习。

  4、时间安排能力

  体制内工作繁琐而又杂乱,要求公务员必须合理掌握时间,学会区分各项工作的重要及优先等级,有计划地分配自己的可用时间,把时间分配和工作计划结合起来。

  基层工作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所以按照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划分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并不适用。要想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最好做到以下两点:

  (1)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及时进行汇报。一方面让领导知道工作进度,确保工作方向正确,以及遇到的困难寻求领导帮助;另一方面,告知工作安排,让领导知道你在忙重要工作,避免领导频繁给你增加工作任务,或者安排琐事给你。

  (2)面对同事让你帮忙的工作,一要明确责任人,可以做额外的工作,但不要承担额外的责任,事先和领导、同事明确责任人;二要做到只协助做好辅助性工作,而不是全程代劳,全权负责。

  三、国考与省考的异同

  国考和省考是公务员考试的两种类型,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一定的区别。

  1、区别

  (1)考试时间不同:国考一般在当年10月份发布第二年的招考公告,11月底进行笔试,第二年的2至3月组织面试。省考分为联考和各地单独招考,联考是多个省份同一天考试,通常在3月份发布当你的招考公告,4月下旬笔试,6月面试。单独招考各个省市时间不一。

  补充:联考地区有:吉林、山西、云南、江西、甘肃、河北、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省考)、陕西、湖北、贵州、广西、重庆、天津、宁夏、青海、新疆、海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

  非联考地区有:北京、上海、广东(省考)、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公检法)、广州市考、深圳市考。

  两者考试时间的不同对于考生来说并没有不好的影响,相反还增加了一次上岸机会,即使国考没成功,还可以参加之后的省考。

  (2)岗位设置不同:国考岗位一类是中央级别的党群和行政机关,比如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交部、商务部等;另一类是中央机关在全国各地的直属机构,比如海关、海事、通信管理局等。省考岗位是各省的省市县乡四级党群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招录,除了海关、海事等,还有教育局、财政局、法院等。

  至于哪个岗位更有前途,只能说中央级别的党群行政机关相对更好,考上之后老老实实论资排辈都能保底厅级退休。但对待竞争这么大的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能上岸就阿弥陀佛了,所以哪个好哪个不好也无法一概而论。

  (3)招考对象不同:国考招考面向全国、范围较广泛,全国各省区居民均可报考,无户籍限制。省考的招考面向本省,部分省区、部分职位有户籍限制。

  由于国考不限户籍,而且国考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地点在北京,所以如果想留在北京的,国考是首选;同样,若是身处经济不发达地方,也可以考发达地方的国考部门。考不上发达地方,也优先考虑家乡的国考。因为不发达地区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一般好于地方公务员。

  (4)命题模式不同:国考一般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一命题。省考试题分为独立命题和统一命题,独立命题的省份有自己的命题程序,统一时间考试的省份(联考)则有国家命题组和各省命题组的共同参与。

  这也导致国考的考试难度整体大于省考:

  行测:国考分省级和市级,省级以上单位135题,市级130题。省级多五个资料分析。省考一般省份120个题,大部分参加联考,国考的行测考65省考能做73左右。难度相对国考简单很多,主要在数量关系、资料分析、逻辑推理三个模块。

  申论:国考省部级3个小时,材料字数一般为8000字左右。各省公务员考试为两个半小时,一般申论材料字数一般为6500字左右。

  2、相同点

  (1)考察内容相同: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都考察行测和申论。行测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申论包括小题和大作文。

  (2)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国考是国家权威,一般会有突破创新,一定程度上引导其他省考的题目命制。

  (3)都区分为两套试卷:国考区分为省级和地市级,省考区分为AB卷。

  四、国考与省考是否需要分开准备?

  国考和省考的考察内容、考卷结构都基本一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无论是备战国考还是省考,采用的复习方法都是一样的,无需分开准备。

  从很多人的备考经验来看,大家都是一起准备的,因为国考在省考之前,通常都是先准备国考,如果感觉国考不好再准备省考,毕竟考试内容没有什么差别。如果只参加国考或者省考,那么就在开始时间上略做调整就好了。

  五、如何安排自己的复习?

  笔试根据复习内容和时间进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夯实基础、刷题练习、反复巩固、总结提升四个方面阶段,无论是别人的经验分享,还是身边朋友的实际经历,都表示要想备考公务员,最好预留四到五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个阶段时间按照2:5:2:1进行分配。

  下面以三个月时间为例进行说明,若是本身复习时间比较长,可以按照比例每个阶段适当延长。

  1、夯实基础(18天)

  正式开始复习之前,找2~3套真题进行模拟测验,知道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平,找到自己的薄弱板块。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较差的地方,寻找教学视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行测有五大模块,测验时较好的模块可以略看,把视频课中的方法技巧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而较薄弱的模块则需要通过视频课进行认真学习,记课程笔记,课程中的例题自己先做一遍再听老师的讲解。

  在此阶段,行测可以采取一周做一次真题,剩下的时间则用于观看视频课,记学习笔记。而申论,每周找一套真题试卷做前面的几道小题,剩下的时间看视频课程。

  为了夯实基础只看教材或者是视频课是没有用的,必须辅以适当的题目练习,只不过是这个阶段大部分时间在看视频课程,但绝不是全部时间都用来看视频课程。

  2、刷题练习(45天)

  在夯实基础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刷题练习来巩固知识。

  对于行测,追求的是量变达到质变,使用单独成册的小红题,分模块进行练习,熟悉各种方法技巧如何进行实际应用,若是在刷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不会的题目,则直接翻上一阶段所做的笔记,然后看视频看答案解析,对自己缺失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同时,每周做1~2套真题,尽量把每道题背后的知识点都挖掘清楚,知道基础知识如何进行变化,变化之后应该如何使用技巧化解。

  对于申论,不必追求过多的题目数量,重点是每做一道题都要把材料中的层次顺序、逻辑结构琢磨清楚,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同时,做完之后仔细研究参考答案,弄清楚答案的来龙去脉,以求之后再遇到相同或者类似的题目,可以清楚全面地进行解答。

  在这一阶段,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刷题、在总结,遇到记不清楚的知识点,则去翻笔记、看视频。

  3、反复巩固(18天)

  在这个阶段其实是将看视频与刷题完美结合,通过第二阶段的刷题练习,你也大概清楚了自己的情况,知道哪些地方没有学好,需要进行返工,有针对性地再看一遍视频,一点一点地仔细琢磨,一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补充大脑系统中遗漏的知识点。

  在知识点补充完毕之后,则是再次通过刷题进行巩固。这次刷题不用将整张试卷全部刷完,重点关注自己的薄弱模块,目的是检查自己缺失的知识点是否已经真的补充回来了。

  4、总结提升(9天)

  经过前面的复习,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记好了属于自己的笔记。这时候需要利用真题试卷从头至尾地练习,将各个模块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做题的思维逻辑,将老师讲解的做题方法变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同时,可以将之前做过的真题试卷再做一次,花一两块钱打印一份新的电子版,采用自己现在的逻辑思维再做一次,认真复习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次与第一次做的结果大不相同。

  只有经历了这四个阶段,你的复习才真正称得上是完整的。


上一篇:公务员遴选怎么样报考异地(公务员遴选能否跨省考)

下一篇: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公务员面试答题模板化分数会给得很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