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到50容易吗(公务员考试真的难吗)
推荐文章
给大家看看我当初备考公务员时候的作息时间表,就知道公务员考试到底难不难了!
6:00起床
6:30到自习室,疯狂看书做题
12:00结束上午的学习,吃午饭,在吃饭的途中继续听课,或者是看一看新闻积累时政热点
12:30午饭结束,休息20分钟
13:00开始下午的跟班学习
17:30结束下午的跟班学习,开始吃晚饭
18:00散步,保证身体健康
18:30开始晚上的跟班学习
23:00上床睡觉,睡觉之前听常识视频课入睡
这样跟特种兵一样的作息时间,我一共维持了两个月!除了中间偶尔因为觉得太累休息半天(全程累计休息时间3天)之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看书听课学习,才一次性通过了国考,成功上岸~
所以,你说公务员考试,是难还是不难呢?
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性质的考试,跟我们高考和考研都是一样的,但跟高考考研不同的是,高考是只需要考到前百分之几就有学上,而公务员必须要考到第一名才能有工作(前提是面试不能被逆袭)!
而就目前的竞争形势来看,想要在几十上百的人里面成功拿下第一名,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事情,最起码,也需要像我一样的付出~
好了,现在已经是7月上旬了,正是我们备考公务员的大好时机,我也不再浪费时间,直接上干货!
一、备考公务员一定要执行上面的作息?
当然不是!我之所以执行上面的作息,一部分原因是我的备考时间不多,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我报名的岗位比较热门,竞争大,为了保险,我当然要足够勤奋和努力。
但是如果你的备考时间长,或者岗位竞争难度小,当然是不用跟我一样了。
尤其是从现在就开始备考的即将大四的学弟学妹们,你们时间多,精力足,学习能力也比在职的强,完全可以前松后紧,从每天学习6个小时、8个小时、10个小时这样慢慢过渡,考前半个月再执行上面的时间表也行。
二、备考公务员需要用到哪些资料?
①真题:为了节省时间,前期的真题可以直接从粉笔APP上面打印。然后等到入手的纸质版真题和答题卡到了之后再用新的。
纸质版的真题用粉笔、华图、中公的都可以,我当时甚至准备了好几家机构的,因为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的答案都是机构自己写的,不是官方的标准答案,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或者是答案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多准确几家的还能做个对比,选一个自己觉得有理的去信。
②专项题:更喜欢纸质版的就准备粉笔的决战行测5000题或者华图的考前必做1000题。我当时用的是粉笔的,华图的会更加便宜,但是我看评论华图好像没有换新题,粉笔一直是更新比较快的。当然如果你想省钱,或者是觉得就只有一个月了没有办法做那么多题的话,可以只准备言语+判断+资料三个模块的专项题,其他的用粉笔APP来刷就行。
申论肯定是要用粉笔的决战申论100题,除了没有大作文题目之外这本资料没啥毛病。而且申论的100题也不仅仅是按照题型进行分类的,还会按照不同的考察主题进行分类,更加方便在听完课之后及时找到相似主题的题目进行练习。
③辅导班:我直接报了闪能的1680,大家都知道的,国考这块儿,闪能就是最牛掰的,而且跟粉笔980比起来,,1680虽然更贵,但它更像是进阶版的980,可以大大提高我拿高分的概率,而粉笔就太容易卡瓶颈了,拿60+可以,拿70+够呛。当然如果你想省钱,可以选粉笔,想更稳进面,那还是选闪能。
④粉笔APP:刷题、整理错题、甚至查找备考经验,对真题答案等等都可以,基本上每个考公的手机上都会有。
⑤笔记本:最好是用活页的,用来记住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和典型错题。我就很喜欢在上面记录一下我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实词,某个突然想到的更加简便的做题切入点,无意中看到的政治新闻,能够成为申论素材的。
⑥人mr报APP:虽然时间紧张,但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积累和输入,不然申论大作文就不会好写了。这份报纸应该不用我介绍太多,基本上每一个复习申论的经验贴里面都会介绍。
三、具体的备考规划?(以60天为例)
【第1天】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去做一套真题卷子,行测和申论。
9:00-11:00考行测,14:00-16:30考申论
其余时间用来对答案,改分数,确定每个模块和题型的考试用时和考试分数,明确自己的薄弱项。
◆行测只需要关注这三个模块: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和数量关系复习性价比低,但可以在保证这三个模块学好的情况下花点时间过去。
想要拿到足够上岸的分数,行测每个模块的正确率都应该达到以下这个程度:
言语理解:85%
判断推理:85%
资料分析:90%以上
数量关系:50%
常识判断:50%
任何一个模块没有达标,都需要去寻找原因,然后想办法达到目标。
◆申论因为题型少,所以每一个题型都需要在意,毕竟只要考到的这个题型你没有复习到,就是至少20分的漏洞。
河南省考的,申论是会被压分的,所以在其他省份需要拿65分的申论,在河南只需要60左右就是高分了。
【第2-21天】正式开始复习,行测和申论因为考试形式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其实本质上都是从真题出发。
(一)行测,想要短时间内搞定它,就不能按部就班地先听课再刷题了,我们需要调换一下顺序。
①把第一天做过的卷子拿出来,从上面发现的薄弱项开始复习。
比如我当时对于图形推理是一点都不明白,那么我就会去听闪能里面关于图形推理的讲解,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并把课上讲到的做题方法带入到这张卷子里面,把这些图推题再做一遍。
然后在纸质版的专项题没来之前,先用粉笔APP来做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一天一个题型差不多是可以搞定的,后续的薄弱项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
②第一张卷子上面的问题是最多的,基本上需要3-5天的时间才能全部搞定
因为是第一张,除了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之外的模块都有自己不太擅长的部分,所以一般用时会比较久,但是等到第二张,第三张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在2-3天之内就可以将问题全部解决。甚至到了后面的第5张,第6张,半天写卷子,半天改错就足够用了。
③这20天就是前期基础阶段留给行测的全部时间
但是这20天并不全部属于行测,我还会把13的时间分出来留给申论。
(二)申论,从真题出发,从一张卷子的整体出发,然后逐个击破。
①申论需要先明白整张卷子最有效率的做题流程和每个题型的考察方向以及答案采分点,再去练习才算有的放矢。
②每一个题型接触过一次之后,我都会立马去粉笔的申论100题里面找对应的题目做
公文题、单一题、综合题、建议题……每个大的题型下面又细分为不同的小题。我会在每一次接触到一个题型之后,在又一次做完一遍卷子之后,去粉笔申论100题里面做对应题型的题目进行练习。
③在写大作文之前,我从人民时评的文章里面挑选了好几个开头和结尾,改一改当做我自己的模板
很多人会说大作文不能用模板,但其实是可以用的,只要你不用市面上现成的,用自己总结的就可以。
我是直接从人民时评的文章里面挑选几个我可以模仿和改写的开头和结尾,然后把这些改一改融合成两个模板,在练习写作文的时候直接套用进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在考试的时候只需要思考如何破题,如何立意就好。把最重要的总论点和分论点搞定,剩下的就往模板里面一套,“抄抄”材料里面的素材,用用自己之前积累的素材,基本上一个二类文是没问题的。
【第22-41天】专职刷题
前面的20天基本上把行测的做题方法和申论的各类题型了解和掌握的差不多了,紧接着的这几天,就需要用大量的刷题来继续发现很重要但是没有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提升自己的熟练度。
1.行测需要做新题,但是更需要回顾错题
不要觉得时间这么少,不赶紧多做一点题,还在回顾之前的旧题干什么呢。但是对于错题的掌握和回顾甚至是比做新题更重要的事情,因为错题就意味着你确实是这一部分没有学好,而新题的很大一部分是你已经学会掌握的题目。
所以从学习效果上来看,旧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反而更高。
如果觉得自己把题目剪下来粘到错题本上浪费时间,那么可以直接选择用粉笔APP的“拍照识图”功能。然后选择自己的错误选项,这道题就进入到了我们的错题本里面。或者也可以直接点收藏。这两种办法记录下来的题目最后都能直接导出。
2.申论可以把自己已经做过的题目多做几遍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申论答案也是。
很多题目做一遍是没有办法对其全部掌握的,所以我基本上会选择把每一道题目做至少两遍。第一遍的时候我注意的是这道题应该怎么做,但是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材料里面除了这道题之外,还可以考察哪些题目。然后自己给自己出题。
这是对申论题目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也能让我对这一类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42-60天】模拟冲刺
其实前期我的规划里面也一直在做卷子了,但是没有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做,最后这几天,就是用来适应考试形式和难度的时间。
一天一张卷子,先做自己省份2019-2022的真题,再去做国考2021-2023的真题,最后做自己省份2023年的真题。
后期的卷子,基本上当天做完的,当天就可以搞定上面的全部错题。
1.行测记得卡准时间,确定一下自己每个模块的顺序和用时
我习惯的做题顺序是常识——言语——判断——资料——数量
但是数量一般都没什么时间去做了,能做个两三道都了不起了,其他的都靠蒙。
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数量其实也是有几个题型相对简单的,比如溶液、追击、工程、牛吃草、鸡兔同笼等等。在备考的时候学一下这几个题型,考试的时候先去把简单的一眼会做的题目做了,其他的再根据这几个答案去蒙,正确率会更高一些。
2.申论要记得每一个题目的采分点和答案格式
尤其是公文题的格式,也是算分的,如果写错了,绝对会影响最后的成绩!
在答题的时候,记得把所有的总结词句都写在前面,一个序号跟着一个要点,老师看得更清楚,打分的时候就不会漏过你的每一个得分点。
3.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
考前一天,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自己参加考试的所有证件和文件。
从现在开始到正式考试,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上岸的概率也会更大,千万不要再往后拖延了!
上一篇:公务员考什么科目(考公务员的十大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好吗(如何看待考公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