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硕士是研究生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
推荐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开展了全国研究生学习与发展调查。课题组根据在校生比例、所在地区比例、在校生比例总体分布情况,选取了全国53所高校(包括“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学科数量、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进行了问卷调查
1。 70%以上硕士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与家庭背景相比,38.9%的硕士生是有政治倾向的党员,是全国最高党员比例的5.8倍。硕士生本科成绩最好:33.9%的硕士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约为全国“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比例的7.2倍。 22.8%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排名前10%。 70.3%的专业排名前30%。
总体来看,硕士生的家庭背景虽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政治进取和学习成绩处于较高水平。超过70%的研究生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找份更好的工作”而读书,而只有3.9%的研究生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研究团队认为,研究生教育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提升人力资本、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只有极少比例的硕士生出于学术研究兴趣而进入研究生院。这虽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必然现象,但对传统的以科研为主的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和导师如何在坚持传统和因势利导之间保持平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硕士生的研究生经历和收获。
2、考研二年级成了学习投入的“洼地” 课题组从时间投入、课程学习投入、科研学习投入、情感态度投入四个方面测量了硕士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在时间投入方面,硕士生平均每日分配时间从高到低依次为课程学习、科研学习、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和带薪工作。硕士生普遍比较勤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在学术上,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参加任何学生活动(46.1%)和有偿工作(62.2%)。
不同层次高校硕士生的时间投入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高校硕士生花在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和带薪工作上的时间多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上。两者均大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
研究团队发现,硕士生的整体学习投入处于较高水平。具体而言,在情感态度输入方面,硕士生在成就感、价值感、自我规划和自我效能感方面表现良好。在课程学习投入方面,硕士生在听力记录和完成课程作业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课前准备、课堂演讲互动、课后交流讨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科研投入方面,硕士生在自学文献和建构新知识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研究兴趣和前沿关注,但主动论文写作得分最低。与大学的学术水平相反,普通大学的硕士生在课程学习和科研投入方面都被认为超过了“双一流”建设大学。
从年级差异来看,研究生的科研投入和情感态度呈现出典型的U型特征:研一和研三对学习的投入很高,研二成为“抑郁症” ”的学习投资。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在科研和学习上的投入高于女生,在课程学习上的投入低于女生。从动机和目标差异来看,具有内在动机(如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兴趣)的硕士生比具有外在动机(如寻找更好的工作、提高学历)的硕士生有更高的学习投入。他们愿意继续攻读博士 硕士生的学习投入高于不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
课题组分析,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科研学习,硕士生的主动性都需要提高。因此,导师既要发挥传统的“说教解惑”作用,又要充分激发硕士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引导硕士生积极参与。
3。 80%以上的硕士生没有变化导师愿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辅导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调查发现,单一导师制是主要的辅导形式(70.6%),其次是校内外双导师制(21.0%),校内导师集体辅导制仅占8.4% 。指导硕士生的导师规模分布比较均匀,但约有30%的导师指导8名以上的全日制硕士生。补习频率相对合理。超过半数的导师每周指导学生一次或多次,但约20%的导师每月仅指导学生一次或更多次。
课题组将师徒行为分为学业指导、情感支持和道德规范三个维度。具体来说,90%左右的硕士生没有经历过导师的口头斥责、侮辱、恶意拖延毕业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学业指导行为方面,约80%的硕士生认为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细心修改小论文,指导选课和学习方法。在情感支持行为方面,约90%的硕士生认为导师能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耐心引导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但也有部分硕士生认为导师的积极性不够。
超过80%的硕士生认为导师指导的积极影响“很大”或“很大”,无意更换导师,近90%的硕士生愿意推荐他人一起学习他们的导师。课题组分析,这种影响的维度存在差异:正向影响更多体现在科研规范、为人处事方式、学科知识等方面,而导师指导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小。在求职、学术自信心和科研兴趣方面大。更小。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师在儒家文化中的作用,也反映了导师的指导理念和指导偏好。
4。超八成硕士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2000元以下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证硕士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生活支出上,除去电脑、手机、衣饰等大件消费支出外,超八成硕士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2000元以下。
家庭资助仍然是硕士生就读时的主要资金。课题组认为,目前500元月的国家助学金标准尚不能覆盖硕士生的基本生活支出,需要进一步提高资助力度,以保障其安心求学。
“清培商领院”小编“朵儿老师”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
上一篇:中国研究生调剂网 中国考研网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招收研究生吗.非全日制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