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国考补习班违法吗(公务员考试培训班)
推荐文章
"公务员考试培训班"那些坑大起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公考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公务员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公务员考试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让培训费用虚高、"保过"噱头、虚假广告等问题相继出现,如何避免"入坑"首先要搞清楚他们挖的什么"坑"?(请关注秋林森,更多精彩与你共享)
坑一:扯虎皮作大旗
目前,公务员考试培训这一领域还处于相对的政策空白期,相关的制度规定不够完善,造成行业的野蛮发展。没有行业协会,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应的人员从业证书,准入门槛较低,良莠不齐。不少培训机构打着某某教育、某某中心的牌子,举着培训咨询、化发展的高大上的旗帜大肆办班。为了招揽考生报名,想尽办法制造噱头忽悠考生。一些培训班甚至宣称"讲解试题命中率50%"、"历年都押中过考题"等等。
镜头(1) 某教育网刊登了所谓"某教育权威专家精准命中20XX国考申论真题"的消息,声称其全面命中了20XX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笔试申论主题,并对测评内容进行解读。而经我认真查证,该网站对当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笔试申论试题的解读等内容与实际情况根本不符,给广大考生和社会造成严重误导。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广告诱骗考生,让考生报名参加他们所谓的"精品"、"冲刺"等高价培训班或购买上网卡,以图牟利。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考录工作秩序,损害了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声誉,也造成考生的财产损失。
镜头(2) 在某中心的宣传页上,一家培训机构声称"领跑本土公考,通过率高达85%"。那我告诉你,事实真相是:公考笔试自然通过率不到10%,面试自然通过率30%多,两相叠加下,仅有3%的考生可以"上岸",所谓85%的通过率是根本不可能的。
坑二:挂羊头卖狗肉 公考培训市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全职培训师月收入普遍在1万至3万元,兼职培训师一天数千元。高额利润驱动下,不少公考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坑你没商量"。
近年来,一些大型培训机构扩张非常快,机构几乎遍布全国。他们的师资力量如何保障?那些培训老师都是些什么人?培训机构的"名师"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师级的名师,其中一些甚至当过考官。当然,这部分老师非常少,考生很少有机会见到。第二类是"教授级"的,这类老师对公务员考试有过专门研究,一些年轻的老师甚至会去参加公务员笔试、面试,亲身体验。培训机构里最多的还是第三类———助教级别的。这也是一些大型公务员培训机构急剧扩张的结果。助教主要来源于在校研究生,以研三为主。这些研究生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公务员考生,培训机构在对他们进行常规笔试、面试之后挑出一批人,再由名师或"教授级"的老师进行封闭式培训,然后发培训师资格证书。实际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3年就明规定参与公务员考试命题和评阅的相关人员,5年内不得参加任何培训机构的授课。所以,考生要想见到当过考官的"名师"机会可想而知。有的培训机构对师资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少小型培训机构直接从公务员考试落榜学员中选人做培训讲师。为了减少成本,不少培训机构极少聘用全职培训老师,只是在备考期间请兼职老师来凑数,而这些兼职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往往缺乏责任感。(请关注秋林森,更多精彩与你共享)
镜头(1)"我报考了20XX年某省公务员考试,笔试通过但面试没有通过,不久我就接到一家培训机构的电话,说邀请我去当讲师。"去年大学毕业的小张说。在相当多的的培训机构里,有近半成员是公考落榜后立即转来当培训老师的。
镜头(2)"在有些培训机构,你只要表达流利,能够对着答案讲题就可以上岗。"一名在职培训讲师说。
坑三:搂草顺带打兔子
公务员考试难,这是大家的共识。很多考生辛苦备战公考,但仍大概率落榜,让不少考生寻求"上岸"的确定性。瞄准这一需求,一些公考培训机构适时推出所谓的"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等保证协议。抓住考生"想赢怕输"和"贵有贵的道理"的心理,甩出"高价有理"的论调,将协议班学费标得高到离谱。中部某省会城市"星火封闭笔试班"1.88万元,"星火笔面协议班"4.98万元。"星火笔面高端协议班"9.98万元。其中4.98万元和9.98万元的班会签"不过退款"的协议。4.98万元班的考生落榜后可得到3万元的退款,9.98万元班的考生享受全额退款。
"如果考不上还能收回学习费用,相当于买份保险",考生的这个想法普遍存在。他们觉得,即使协议班学费比非协议班高出不少,协议班"性价比更高一些",花钱买个心安。但协议班退费其实并非易事,还要通过层层"关卡"——提交退费申请繁杂、申请受理后审核拖沓、工作人员百般刁难,退费犹如"褪层皮"。 这种"对赌"的"高价培训"是否"有理"?我认为,话说白了,这就是拉人入坑的"概率轮盘赌"。这些高价协议班看上去是在为考生"兜底",实则是稳赚不赔的"概率游戏"。培训机构靠设定退费比例来保证成本;靠赌通过率来获取全额高学费;靠占用预收学员资金利息增加盈利——每种花样都能赚钱,不过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镜头(1) 准备参加今年"省考"的小刘,三月份在一家培训机构选报了4.8万元的协议班。她本以为培训班"贵有贵的道理",没想到踩坑了。"说好了是小班授课,结果300多人坐在一间大教室里。"小刘说,"上课后我才知道,报的班无论价格高低,其实都是在一起上课。"坚持了10多天后,小刘决定退课,但是合同协议上没有退课条款。多次争取后,小刘要回4万元退款,剩下8000元被机构以"课时费损失"为由扣下了。
虽说是"周瑜打黄盖",但面对公考培训市场的"疯狂与激情",如何避免入坑,考生需要理性选择、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盲目跟风。
一是要理性看待培训班的作用。公务员考试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公务员的素质不是靠培训就能养成的,公考成功主要靠自身努力和平时的积累,通过短时间的硬性培养和模式训练很难提高或者改变。本部某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的重要提示中有"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开展考试辅导培训。社会上出现的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考试的主管部门无关。敬请广大报考人员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因此,各位考生应按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参加培训班并且仔细甄别参加何种考试培训机构,更不能把能否赢得面试的希望寄托于培训机构。
二是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当然,面对"天价公考培训",仅有考生的理性自觉与自治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市场监管来说,恐怕还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虚假师资力量、造假通过率等违法行为查处并曝光,重拳整治公考培训市场的一切波诡云谲,净化公考培训市场环境,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三是健全完善培训机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明确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经营者权利、义务、主管部门等内容,并对违规办理的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予以打击并曝光。正确引导培训机构,树立正确、健康的教育观,真正地传道、授业、解惑,让培训回归教育的根本。对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严厉打击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天价收费行为,让更多考生能够享受到合理收费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会。(请关注秋林森,更多精彩与你共享)
上一篇:省考国考能一起考吗(能同时准备事业单位和省考吗?) 下一篇:省考图推规律(省考常考的图推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