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不报班行吗(重庆省考有必要报班吗?)
推荐文章
想了一下,省考报班这件事还真不是谁都一定要做的!
培训班本来就只是一个供大家选择的商品而已,甚至连个必需品都不算!每年都有不报班上岸的,当然也有一些报了班加持了一下才上岸的,不过我觉得吧,报不报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而定。
一、报不报班要分情况讨论
1、要有自己的判断
很多小伙伴在备考公考的时候都很容易随大流,就是看别人要报班了,就觉得自己不报就会落后,于是也跟风报一个,结果对自己没啥用,就开始说报班完全就是智商税云云;
或者就是看别人说报班不好,纯属浪费钱,于是自己也不去报班,但是看书看了一个月还是啥懂不懂,最后时陪跑了一圈,喜提公考再来一次。
要不要报班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别被别人的想法给带跑了!
2、哪些情况可以不报班
如果本身学习能力就比较强,备考的时间和精力也都比较充足的话,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自学试一试的,毕竟能够自力更生的事情谁愿意去多花钱呢?
最重要的时,上岸了还可以吹牛炫耀,说自己是自学备考上岸的,到时候说不定有一堆人来管你叫学姐/学长,找你请教备考方法呢~不过前提是得有实力哈,没这个实力的也别打肿脸充胖子硬上,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3、什么情况最好报个班学习
跟我一样第一次基础公务员考试,以及学习能力比较差的,自己备考没进度,行测不会总结做题方法,申论找不到材料里的关键点,你再不去报个班跟着老师学习,真想二战、三战甚至五、六战啊?
像我,我备考的时候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大学的时候就感觉脑子不太好使,期末考试基本都是不求高分,只求及格,所以我当时就果断去报了班。
还有就是啊,那些考了好多次都没上岸的朋友,自己备考几年了分数都上不去的花,实在不行就别倔了呗,报个班跟着老师学学吧,快速掌握答题的方法,帮助自己上岸真的不香么?
4、我报的是什么班
起初我也自学过几天,看了5天书,做了2天题,去做真题卷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好多不会,感觉形式不太妙,就果断选择了报班学习。
在选择机构的时候我没有太纠结,选择了闪能公考,和华图齐名的大机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我能一次就拿高分上岸全靠的它~
我报的是闪能的特训营,闪能老师非常负责任的,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听不懂课,毕竟之前我看书都有好多看不懂的,跟了几节课后发现我多虑了,老师把讲课和练习结合的很好,说完一个知识点就用真题练习来辅助理解,只用一周时间我就把各个题型做题技巧给掌握住了,测试时一次比一次分数高,能感觉到闪能的理论和真题的结合的很丝滑。
它给的做题方法非常简单高效,而且一个类型还能给我好几种解题方法,我在做题的时候哪个合适用哪个,像尾数法、特值法等速算技巧我都练得滚瓜烂熟,资料题正确率能达到80%以上,关键是速度还快,一道题不到一分钟就做出来。
这只是我的报班经验啊,小伙伴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的,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各科目得分点分析
当然了,想要上岸除了培训班的加持,对行测和申论的认识和得分点的全面分析是少不了的。
1、行测篇:
行测题型复杂,考察知识面广,考试时间又紧,核心就是技巧题,特指言语理解,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题:
拿下这类题目得有一定词汇积累和阅读能力,这个大家能力其实不会有太大差距,可以拉开分数的小细节基本就在填词里,多注意题干里对应词汇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答案基本都跟这个词有关。有时候可能遇见不了解的词,我的小建议是拆分。先把这个词拆成单字,每个字重新组相近意思的词,比如“界限”和“界”,界就是边界,限就是限制,划出边界比“界”感觉更直观。
如果是观点类题目,直奔关联词,遇上转折关系的,直接忽略前面的内容,找准转折后的意思,就是章观点,有人品前面很长一段无关的内容,最后可能还选个错的,效率就在这儿拉开了。
>>>逻辑推理:
想把逻辑研究明白的建议直接送去研究所,这类题目很玄,吃透逻辑跟找准答案不是一回事,把答案直接代入照样可以得出结果,这个最快。类推的话可以自己造句把意思连起来,后面的答案往里套,区别一下就出来了。
>>>数量关系:
这个说实话对于数字不敏感的人不太友好,但建议先别害怕,也别随便舍弃,经常有人做不出来全蒙C的。这类题题型比较单一,把必考类的掌握了就拿住大头分了,工程,行程,鸡兔同笼和追击都有固定的套路,下劲把这几类题型学会,后面也可以说神佛无阻了。
我之前做模拟题的时候遇见一个噱头题,难得我不得已找了大学的高数老师,老师告诉我这个题目用到了微积,事实上这完全不是考试范畴,碰见花里胡哨的不常见题型放弃也无所谓。
>>>资料分析:
这类题只需要搞懂各类名词的具体意思,把式子列出来就ok。但是问题还在于计算,计算量着实有点不低,这基本是咱们初高中学过的内容,我怀疑这类题目就是拿来拖时间的。
所以有些复杂的增长率和比重公式可以先老老实实写出来再马上简化,就跟弹吉他一样,时间久了自己都学会简化和弦了。公式能少背就少背,尽量用一个最普遍的公式通过简化变成自己需要的,把背公式的时间腾出来练计算。
比如说多位数的乘除:
8750*8750我们先看做9000*9000,每个数的误差就是244/8750,也就是250/9000,不到3%,整体的误差应该是略大于7%。
当我们能对误差有个大概估算时,就能根据选项间的差距,更好的选择截取几位数来估算,而不是直接背一些培训资料的截位直除,我实在太讨厌背书了,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但因此感觉对题型的认识也更深了。
>>>常识判断
我的建议是针对国家重要件类的时z备考。比如中y一号件、国发2号件、zf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会议内容等重要件,可以看一看整理出件的大纲,记住具体的几个数字和背景就行。
其他的生物地理历史,完全想不到会出什么,要是前面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学会,现在几个月时间去努力性价比估计也说不过去。
最后是缘分题,比如图推,真就看缘分。我感觉对的时候可以一连对几个,感觉找不着一个都够费劲,要说规律肯定有,不过这前提是做出题人肚子里的蛔虫,一不留神投入跟产出就不成正比了,要是看会儿没头绪建议放弃,行测的魅力也在于取舍。
2、申论篇:
很多人认为申论过于神秘,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具体的判分标准,除了知道答题时间和每一题的分值之外,对于这个考试真的感觉摸不透。
我觉得申论没那么神秘,我对申论最大的诟病是写字,写太多字了!材料小一万字看下来,自己七七八八这里写200那里写300,在学校连只会显的笔都找不着,在备考期间算是都还回去了。
申论的考试性质得先摸明白,它是一种考察字处理能力和情商的考试:
字处理就是看小一万字的材料在自己这儿怎么小篇幅概括住重点内容,大部分申论题目都要求条理清晰,其实就是要有逻辑地概括出主旨。
情商的考察是我体会到的,其实不少材料跟题目里都有出题人感情倾向的暗示,要是能把握这个感情色彩,申论分数也就低不了。
>>>申论高分本质一:抄材料
抄材料肯定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原版照抄,这是最低级的抄材料,不符合申论要求的加工概括和阐述。也不是僵直地把材料原句拿过来,可能没几句自己的300字空间就没了,这样的抄材料不带目的性,也是低级的抄材料。
说点严肃的,抄材料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逻辑和框架,提炼观点,加工成自己需要的内容,高分的申论往往只需要高度的概括。
如果是小题,建议主抄材料关键词,答案最好严格按照材料,因为题目都说了“按材料作答”,答案如果找不到材料内容,老师很容易觉得你偏题。
>>>申论高分本质二:同而不和
假大空不仅仅是面试的大忌,在申论里同样遭人嫌弃。想在申论考试脱颖而出需要“同而不和”,简单来说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并且言之有理。比如大家都爱说,“和谐平等”,你既说了和谐平等,也要说出和谐的弦外之音,这么做的出发点,有一定的创新便是和而不同。
之前我备考期间看了不少经验贴,说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比如答题纸里的格子超了怎么办,或者忙着背作,几乎都是人人会提到的人民日报跟半月谈的官样章,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纸上发言,我觉得并无太大意义,更别说学人家的章风格框架,那都是虚有其表。
想要高效提分一定要不断深入总结出题人的意思,在申论100或者真题里锤炼自己的答案,越发浓缩精炼,短小精悍,或者分析大篇幅材料的具体逻辑,圈出转折词和关联词,找出中心论点,找到每段材料围绕着什么话题在说,态度如何。
暂时就先给大家整理这些了,祝各位少走弯路,早日上岸!
记得点赞哦~
上一篇:省考不去面试有影响吗(公务员省考面试不报班的话可以成功上岸吗?) 下一篇:省考不知道报什么班(省考小白对备考应不应该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