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省考上岸经验分享(仅以篇记录我的考公之路) 省考上岸经验分享(仅以篇记录我的考公之路)

省考上岸经验分享(仅以篇记录我的考公之路)

  |  省考信息


  Hello君君,你好。今天看到你的投稿文章《23应届生考公失败,我该何去何从》,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考公学子的迷茫与不安。

  作为一名今年上岸的考公人,我更想以一种包容、审慎与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事实上,应届生一次就成功上岸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准备了两三年甚至更久才上岸。因此,希望那位投稿人不要过分自责与焦虑,也希望她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努力的汗水终将灌溉出成功的果实。在这里,我也会分享我的考公经验,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

  (一)坚定选择

  临近毕业,大学生无非面临四种选择:考公、考研升学、出国深造和就业。如果确定自己选择考公这条路,那就踏踏实实地一步一脚印走下去。我的一个同学考公、考研两手抓,但遗憾的是最后落得两手空空。不得不说,考公和考研已经成为大热选项,然而岗位或名额是有限的,人数是众多的,如果不把精力集中放在一个选项上,那么很有可能在两方面都无法占据优势。当然如果综合素质高,那么两手抓也没问题。

  (二)提前准备

  在考公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必须要提前准备,至少要提前四个月开始准备考试,如果你的目标是市区等较好的岗位,那么更需要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学习时间不够,知识理解不深,题型没吃透,那么上了考场也只能当别人的分母了,还白白浪费了应届生这个巨大的优势。我自己的情况,是在大三下学期就着手准备考公的事情,学校专业课程较少,也有专门的考公考研教室,这让我有一个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和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做好规划

  根据自身学习特点与习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把知识与题型吃透。我们都知道,公务员笔试共分为两个部分:行测和申论。行测中又包括常识与时政、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与资料分析五大板块。我是按照资料分析——判断推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的顺序进行课程的学习和刷题,在这个过程中,每天我会抽出一个半小时背诵常识与时政,当然,对错题也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是分板块学习课程——刷题——总结反思——再针对性学习薄弱知识点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过程。申论也是如此。还可以借助相关的考公APP辅助学习,刷历年真题、参加模考和反思成绩曲线等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最终我在省考笔试中获得了行测74.9,申论70.5的成绩。(在这我就不写自己学习的课程啦,可能会被认为是打广告( ˙˙ ),选择课程时,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合适的课程让学习事半功倍)

  (四)持之以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会让自己的学习与知识的理解不连贯,也会让自己产生精神内耗。白天拿起手机玩游戏、刷微博、看抖音,总之就是没有在看书。晚上又懊恼自己今天怎么没有学习,陷入自责、焦虑的情绪。但白天又是故态萌发,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需要更高的自制力、更久的专注力和更深的理解力,才能在考公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考公这个大目标分成每天的小目标,每天学习多少个课程,刷多少题,在哪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某个板块划分地清清楚楚。同时,我也会进行适当的休息。比如,打羽毛球、餐后和家人在江边散散步、听一首音乐或是进行睡前阅读。劳逸结合、松紧有度帮助我更好地把知识学深学精,也树立了良好的心态。

  (五)正确选岗

  考公人时常调侃:考的好不如选的好。不得不承认,这话是对的。进面名单中,有时某个岗位第三名的分数可能比另一个岗位的第一名还高。选岗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每年的岗位数量、考试人数、题目难度等都不相同,谁都没办法预测。但毫无疑问,无论国考还是省考,绝大部分岗位给了当年应届生。因此选岗第一条,就利用好应届生身份进行岗位选择。第二,要考虑自身的综合实力,如果有考上县城岗位的实力,但报名市区岗,那么可能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第三,向有经验的长辈询问意见与建议。在报名之前,我也向那些成功上岸的长辈们积极沟通交流,长辈们的阅历更好地帮助我大致了解不同岗位的考取难度、工作强度、前途前景等,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我的考公经验差不多就分享结束啦,可能并不是很全面(没有面试相关的内容,因为我是根据家里人的推荐上的面试培训班。一般来说,大部分进面的考生都会报培训班,跟着培训班学习就好,应该也无需我赘言了( ˙˙ ))。但以上绝对是自己的肺腑之言,也祝愿诸君一次上岸!(投稿人:@ 我有一只猫)


上一篇:省考三不限的岗多吗(2023乡镇公务员热度)

下一篇:省考上岸还能省考吗(省考之后还有这6次上岸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