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信息 > 高考志愿出来了(高考成绩出来了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出来了(高考成绩出来了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出来了(高考成绩出来了如何填报志愿?)

  |  高考信息


  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家长和考生都将面临如何填报志愿的问题。不知不觉研究生毕业12年了,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和一位女儿的父亲,我不禁想象,如果现在女儿要填志愿,我会给什么样的建议给她?

  先简单自我介绍,我毕业于国内一所排名第10左右的985大学,读的是法学专业,也曾留学香港,拥有两个硕士学位。小学在农村上学,中学在县城(中心镇),大学才到大城市,也是曾经的“小镇做题家”,目前在深圳工作。

  这篇不打算详细讲各个专业的情况,而想先分享一下选志愿的基本思考框架。简单来说,一方面是“了解自己”,要考虑自身的情况,主要是兴趣和能力,二是“了解社会”,知道大学、专业的情况和社会需求。

  一、关于“了解自己”

  第一,要问自己喜欢什么?科还是理工科?最好具体一点,但最起码要有一个大的方向。

  第二,要问自己擅长什么?回想一下自己做什么比别人觉得轻松但是又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最简单直接的,学习那么多年,你自己擅长考语、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还是化学?

  如果自己觉得喜欢的和擅长的一致,这是最理想的,那就优先选既喜欢又擅长的。

  如果自己觉得喜欢的和擅长的不一致,那怎样选?我的建议是选自己擅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必须强调。为什么呢?因为正常人都喜欢成就感,而不喜欢挫折感。某件事可能一开始你未必太喜欢,但是你做得好,就会有很多人夸你、肯定你、找你帮忙,你的成就感就会上来,渐渐也会喜欢上你擅长的事情。相反,你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做不好,付出很多努力没有回报,你的兴趣慢慢也会消沉掉。不要只凭热血,会吃亏。判断什么自己擅长,可以问一下自己,什么事情你有信心做得比80%以上、甚至95%以上的人都要好。

  我本人高中时对物理挺有兴趣,但就是学得不好不坏,而是科更有优势一些,最后大学还是选择了科。我成绩相对均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是比较纠结的。但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但现在看也起码是不太后悔,觉得法律还是挺有用的,能够帮别人解决不少问题。

  二、关于“了解社会”

  一是了解大学情况。

  大学排名在网上很容易找,要认真看看,非常重要。首先肯定是以前的985、211高校,现在的“双一流”高校,如果达不到再选其他,学校要跟自己的成绩匹配。除了国内的大学排行榜,也可以参考一下一些世界知名机构的大学排名,如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这些Baidu或者Bing一下都不难找到。

  这里经常有人讨论的是,学校重要还是城市重要?我觉得,能上985、211、“双一流”还是首选,先不讨论学校鄙视链现象有多严重,从实际的找工作角度来说,很多机构、公司明确就要求要985、211。不是这些高校毕业,你连面试的机会都捞不到。当然,城市也要兼顾,北上广深肯定是首选,杭州、成都、武汉、重庆、西安等二线大城市问题也不大,只是一般要避免去过于偏远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211高校因为地方偏远,分数是比较低的,如果自己能够接受,也未必不能考虑。然而,如果成绩不能考上985、211,那么选择城市和专业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你读书所在的城市,大概率是你未来工作生活的地方。

  二是了解专业情况。

  科有人类、社科类、经济类、管理类,理工科有理学类、工学类、医学类。当然,我们还可以拆细一点,这里我粗糙列举一下:人学科主要是语言学、历史、哲学和外语,社会学科包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经济类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管理类有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这些专业到底学什么,有什么用,以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什么,最好能够找人好好咨询一下。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理想,那就直接找做这行的人问一问,摸清楚情况。

  目前来说,世界和国内的大趋势都很明显,理工科还是长期吃香的,特别是程序员-码农,整体薪水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虽然说996也累,但是大佬们吃肉,底下的人也还是可以分到一点。而金融类虽然看着钱多,但这行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顶层的人收入极高,人数极少,不如码农那样相对平均,差距不那么多。尤其是小地方出来,没有太多背景的人,如果能够吃苦,学理工科学依然是首选。如果想搞金融,那就最好是有能力读顶尖名校,不然出现很难混。而且搞金融的人很多不是读金融经济的,而是其他专业,比如学化工的人研究化工行业,比读金融的可能还有优势。

  如果像我这样,理工科成绩相对不好,选择了科,那我第一个建议肯定不是读法律。国内开设法学专业的学校太多,搞得这专业特别“卷”。法律这个行当不能说差,但在国内从事法律职业肯定不是你看港剧或者美剧那种想象,而且要终身学习,想做得好,相对来说是需要付出比较多时间在工作上的。如果愿意当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的,读法律倒是起码可以选择报考很多职位,因为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政治学之类的学的是屠龙术,一般只能到政府或者做学术,不推荐。也不是太建议学外语,尤其是慎重选择学英语,因为英语人才太普遍了,只学语言没有其他专业知识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

  读医需要比较高的分数,在学校学习累,出来工作也不轻松,但是社会地位和收入也是不错的,长期付出之后会有极大的回报,就是周期比较长。

  还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大学问,讲起来就非常长,但我这里主要是提示大家,这是一个真问题,要研究、要了解。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它名气不如同在上海的复旦和交大出名,但是在金融财经领域,尤其是要在上海就业,那是非常香的。

  以上都是针对一般人的建议,有特殊能力、智力超人的不在讨论之列,但这些真的是极少数,很多都已经被提前录取了,我建议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有多特别。说实话,就算上了985、211,大部分其实还是普通人,未来在社会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还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行业、个人性格、风险偏好,选择非常重要。

  这篇就先写那么多,只是说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了一些容易踩的坑,还很多问题没有详细展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高考志愿几轮(高考志愿填报中的概念术语解析)

下一篇:高考志愿出省(高考改革填志愿需要注意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