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考信息 > 国考十年真题(国考申论考啥) 国考十年真题(国考申论考啥)

国考十年真题(国考申论考啥)

  |  国考信息


  关注@妙笔申论解锁高分技能

  3.27公务员多省联考已经结束,国考即将接踵而至。

  作为下半年最大的公职类考试!国考时间较为固定公告发布一般在十月中旬!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国考的笔试时间,一般为11月底或者12月初!

  2021国考招录人!报名人数突破到了150万!竞争相当激烈!

  从今天起,此号将重点发布国考申论的解题思路、实战技能!

  作为国考申论解析的开篇之作,这篇文章将从总体上介绍国考申论的命题规律,帮助大家提高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

  梳理国考申论10年真题(副省级以上卷)发现,命题倾向性比较明显,可谓国考十年、初心不改!

  需要指出的是,此文虽是国考申论命题规律的解析,但对今年下半年的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申论考试,同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国考申论题型设置总体规律

  申论题型设置,主要有五大题型,即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建议题、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国考申论命题形式虽然比较灵活,但也从未超出这五大题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题量比较稳定。2012-2021年均为5道题,这方面有两点需要说明:①比省考题量要大、难度要大,一般来说,省考是3-4道题,3.27多省联考基本是4道题。②题量比较稳定,非常有利于把握做题的节奏感。

  就申论应试而言,做题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备考时把做题节奏感练出来,能够确保临考不乱,把考试时间用好、用足。

  也就是说,一般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多长时间、作答综合分析题需要多长时间……备考时一定要练出来,临考时才能心里有数。即便试题难易设置可能有所不同,但每道题的用时误差一定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否则就容易“打乱仗”。

  2.题型比较规整。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是必考题型,对策建议题考得不多,但这两年都考了。

  从充分备考的角度来说,这5种题型的解题思考都需要掌握,如果你想公考上岸,备考绝对不能“任性”,绝对不能“嫌贫爱富”,只有做各种题型的“全能选手”,才能确保顺利上岸。实际上,只要把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搞清楚了,爱怎么命题就怎么命题,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3.题型重点突出。综合分析题、公文写作题考得比较多。公文写作题有4年命题2道,综合分析题虽只有2年命题2道,但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往往“夹带”综合分析题(下面有相关分析),这一点非常契合考试大纲对国考申论副省级以上卷“综合分析能力”考查重点的要求。

  下面,针对性介绍各种题型命题情况。

  二、归纳概括题命题规律

  申论,通篇都是归纳概括题,国考申论更是首当其冲。归纳概括题在申论试卷中,不仅仅是15、20分的地位,它是最基础的题型,是解锁各种题型高分的“金钥匙”。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归纳概括题是必考题型。

  2.均为单一归纳概括题。单独出现过问题表现、问题对策的归纳概括,偏重于问题对策的归纳概括(2013、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均有),但尚未单独出现问题影响、问题原因的归纳概括,只是2018、2021年出现问题影响的归纳概括(成绩、成效),2014归纳概括“缺失”需要同时归纳概括“缺失的原因”,2021年出现了“背景”(原因)。

  为此,要把握三点:①问题的表现、影响、原因、对策的归纳概括思路都要熟悉;②要重点熟悉问题原因、问题影响的归纳概括思路,很可能是2022年的命题重点;③要了解综合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防止命题“出其不意”。

  同时,10年来,既考查了一个单一要素的归纳概括(如2020年属于问题的表现),也考查了多个单一要素的归纳概括(如2021年属于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对策+问题的影响)。

  但是,尚未考查过一个单一要素的正反方面,如“现状”=好的方面+不足之处,“影响”=积极(正面)影响(意义)+消极(负面)影响(危害),这是命题的热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作答要求稳定、集中。除字数要求变化比较大外,其他作答要求虽表述有所不同,但可以梳理为“内容全面,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的“十六字方针”,这属于归纳概括题典型作答要求。

  “内容全面”是归纳概括题最重要的作答要求,“概括准确”是归纳概括题的题中应有之义,想把问题说清楚,务必做到“条理清晰”,所谓的“语言简洁”,实际上与字数限制是紧密关联的,一个简单的理解,只要在字数限制内,就算“语言简洁”。具体可详见《申论85+考生精心提炼的归纳概括十六字诀,给高分答案画了像》

  作答要求的命题规律启示我们:要注重用“内容全面,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的“十六字方针”,来反思、修正、改进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逐一对照看是否符合这些作答要求,努力形成可控的解题方案。

  4.命题形式比较灵活。如2015年命题形式就比较特殊,容易让考生“束手无策”,但只要把握了归纳概括的本质,回归到归纳概括题的原型,实际上这样的题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更简单一些。

  三、综合分析题命题规律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综合分析能力是国考申论的考查重点。这个重点不仅体现在偏重于综合分析题的命题上,还体现在综合分析题像归纳概括题一样,属于基础题型,许多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实际上就是穿着“马甲”的综合分析题(下面会介绍)。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综合分析题是必考题型。必考还不过瘾,甚至一年能考两道。

  2.具体题型多样。涉及了综合分析题的4种具体题型,包括:词句理解类综合分析题(如2019年“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观点评价类综合分析题(如2016年指出“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的含义),关系阐述类综合分析题(如2018年对“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现象透视类综合分析题(如2015年的两道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只有5种具体题型,国考申论出现了上述4种。截至目前,我只发现河北、吉林早些年出现过个别判断分析类综合分析题题,这种题型极少见,相对其他综合分析题型,这种具体题型相对较偏,国考申论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综合分析题具体题型的解题思路,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区别,下一步将针对各种具体题型进行详解。

  3.作答要求相对稳定、集中。综合分析题由于具体题型多样化,其作答要求一般也“各自为政”。但纵览国考申论发现,作答要求趋向于“观点明确、分析合理(透彻)、条理清晰”,当然也需要考虑字数限制。至于多次出现的“准确、全面”的作答要求,只不过符合“申论通篇都是归纳概括题”的基本规律。

  实际上,综合分析题也是归纳概括题,在适用归纳概括题作答要求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一般是综合分析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也启示我们,可以把综合分析题作为归纳概括题作答,但必须体现综合分析题特有的作答要求。

  四、对策建议题命题规律

  对策建议题不是国考申论的命题重点,但对策性归纳概括却是国考申论命题重点,归纳概括题的命题规律介绍过。

  申论,本质上只考查三种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就体现在对策建议题上,或者体现在穿着“马甲”的对策建议题(如公文写作题、论证作文题)上。

  许多人对提出对策建议感觉挺难,实际上给定材料里都有,只不过要善于推导,可详见《申论高分经验|不会提对策怎么办?这一配方,专治对策“失语症”》。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对策建议题属于非必考题型。

  2.对策建议题的“原型”是对策性归纳概括题,适用归纳概括题作答要求的同时,其作答要求也有自身的特点,且相对集中于“合理性、可行性、操作性”。

  五、公文写作题命题规律

  公文写作题,也有的称为贯彻执行题。实际上,申论试题,每一道都是贯彻执行题,都是考查“现学现用”的能力,所以贯彻执行题的称呼并不科学。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公文写作题是必考题型。必考还不过瘾,甚至有4年考了2道。这与“申论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功能”是高度契合的。

  2.公文写作题就是穿着“马甲”的归纳概括题。更准确地说,公文写作题就是穿着“马甲”的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建议题。比如,2015年公文写作题就是穿着“马甲”的归纳概括题,2021年公文写作题就是穿着“马甲”的综合分析题,2020年公文写作题就是穿着“马甲”的对策建议题。

  这也提示我们,作答公文写作题,别被“马甲”所迷惑,要善于回归到基础题型的本质。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主体分就到手了!

  3.对“马甲”本身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国考申论公文写作题,对公文格式要求不高,2012-2021年公文写作题虽然都穿着“公文”的“马甲”,但实际上对公文格式基本没有要求,均属于“类公文”性质。

  比如,短评、讲话稿、发言稿、讲解稿、编者按、XXX要点等,只要有个标题、称谓就可以了,甚至连称谓都不需要。

  应试公文格式只有4个要素:标题、主送单位(称谓)、主体内容、落款(发文机关和时间)。看来,国考申论公文写作题连“马甲”都懒得穿,你就不用为难了吧。

  六、论证作文题命题规律

  论证作文题,也称大作文,基本占申论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大家都比较重视。

  大作文题,实际上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具体题型只有4类:限制严格类、自选角度类、关系评述类、主旨引申类。

  议论文只有两大类:立论文、驳论文。驳论文极少考,以上4类均适用于立论文、驳论文习作。如果非要加一种题型,那就是起承转合类,这种解题思路非常适用于驳论文写作,可以不必了解。

  大作文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此号结合3.27联考,介绍了“自选角度类”的解题思路,下一步将逐步发布相关内容。

  为什么非要细分这么多题型呢?难道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当然不是!主要就是为了确保“不跑题”,大作文一旦“跑题”,最多是三类文,一般直接打入“四类文”的“冷宫”!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属于必考题型。

  2.均要求写成议论文。但是,凡事有常态,必然有例外!2020年的大作文要求写一个“讲话稿”,就不必然写成议论文,不过写成符合讲话稿语境的议论文,绝对没有问题。

  3.文章标题命题形式比较灵活。有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但尚未出现半命题作文(比如标题需要“完形填空”,或者拟写正、副标题的一种),因此要更加重视半命题作文。

  4.命题倾向于“综合分析题+”。实际上,国考申论论证作文题就是一个大的综合分析题。国考申论大作文,基本上全是以对词句、观点、现象为基础的。经历3.27联考的考生,对“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理解的印象应该非常深刻了,国考申论就属于类似的题型。

  5.命题倾向于引申性议论文。这10年的作文命题均属于引申性议论文,具体特点有三:①题目明确“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就不能完全依据给定材料,必须立足材料走出去。②联系(结合)实际,所谓“实际”就不是给定材料本身。③要求“以……为话题(主题、议题)”,“话题(主题、议题)”虽在给定材料里,但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就事论事。

  6.各种具体题型均有体现。前面提到限制严格类、自选角度类、关系评述类、主旨引申类4种具体题型,均有涉及,甚至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具体题型的集合。下一步,此号将深入、详细解读。

  关注@妙笔申论,成就你的申论高分


上一篇:国考医学专业岗位有哪些(适合考公务员的10大专业)

下一篇:国考午睡吗(怎么准备国考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