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2年省考申论60多(为什么申论一考试总是比平时分数低)
推荐文章
如题,昨天有小伙伴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简单给他说了两句,想来应该有很多小伙伴同样有这个疑惑,今天就起一篇文章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
其实申论不存在什么正常水平,唯一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数就是自己正式考试拿到的分数。
像平时参加的测验什么的老师给的分数肯定会有偏差的,一来是很多测试的卷子都是模拟题,在题目的深度上达不到正式考试的水准。二来各家机构打分标准和正式考试阅卷标准不匹配,存在主观性,凡是不符合自家机构答题思路的都不对。
我是参加过两次公考,一次国考,一次省考,申论从60出头到78分,去年上岸的。简单说一下我提分的一些经验。
备考一定要有目标性
如题,备考一定要有目标性,觉得做了很多努力分数却没有长进的小伙伴可能就是忽略了这一点。
我在第一次备考的时候,上来就是看经验贴,已经养成习惯了,几万字的长文看过,几十个字的小短文也没放过,没细数,不过应该有个两三百篇的样子,像备考误区、学习方法、报班推荐、答题步骤这些内容都有,总体看下来感觉倒是收获满满,看见题目还是两眼一抹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混乱,所以我是不建议自学的。
寻思了一下,报了粉笔的980系统班,不得不说的是,要比自学强多了,先了解阅卷流程和阅卷规则,再学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法,日常做题让老师批改,要比自学的时候系统得多,而且在解题方法上要比书上和经验贴上讲的更加细致和深入。
不过粉笔的课有两个毛病,一个是老师讲的时候有点“想当然”,通读一遍材料,直接就找出来重点词句了,而且需要总结的内容也是张口就来,感觉像是事先知道答案然后推导过程,接触过的几个考友也有这种感觉,听着很有道理,做的时候就不知道咋做了。
另一个毛病是我第二次考之后和我报的闪能公考1680做对比得出来的,那就是没有差异性,流程一样、学习内容也是一样的,学到多少、能运用多少其实还是看个人的理解能力,对于学霸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我这种二流大学的二流学生来说就不大合适了。
现在如果说申论提分,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先找出来自己的失分点,分析哪方面存在问题,针对性加以提升。这是我报了闪能分数提上来得出来的结论。
其实在了解阅卷流程、阅卷规则,学习各类题型特点和基础解法上,闪能跟粉笔讲的内容核心是一致的,毕竟这是最最基本的东西。
我比较中意闪能的一点是它更有针对性,每个人在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之后,因为个人基础,学习、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别,存在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像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对策提出题和大作文上,和材料的关联度不高。
我在闪能是做了两次测评,测评之后老师除了给分数和批改之外,更重要的是给我分析出来丢分项,以及为啥丢分,后续该怎么去提高,之后的备考流程都是根据这个测评分析结果给出来的,后面不管是听课还是做题、积累金句什么的都是有目标的,不像原来那样单纯是为了听课而听课,为了做题而做题,个人认为这才是提分的正确方式。
对于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不知道怎么提高申论的小伙伴来说,想要拿高分,闪能的定制班是有必要去选的。
备考的思路说完,说一下我对于申论提分上的几个认知和几点做题的经验,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启发。
简答题是高分的基石
在我看来,申论想要拿高分,简答题是必须做好的,简答题做好,不一定能拿高分,但是简答题做不好,一定拿不了高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阅卷规则,简答题就是“按点给分”,和采分点对照上了就有分,缺了就扣分,客观性非常足,另一方面,申论简答题的采分点都是于材料的,要么是材料当中的原词原句,要么就是根据材料内容稍加总结就能推到出来大致的意思,只要能够从材料当中提取出相关内容,理论上是可以拿到满分的。
但是大作文则不然,就算是一类卷,想要拿满分可能性也极小,因为在阅卷流程当中,每份卷子是由两个人同时去评的,如果两个人给的分数差别超过阈值,就需要第三个人,乃至第四个人去评,不说别的,就很麻烦,所以初始的两个阅卷人大概率是给一个比较平均的分数。而申论大作文,如果不偏题、卷面又比较干净,拿个二类卷我觉得问题不大,像什么背范文金句、押题其实帮助一般,有那时间还不如放在简答题的提高上。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简答题已经做的非常好了,有问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没有问题,我原先就是,在做闪能测评之前,我都觉得简答题我已经做的很好了,没什么好提高的地方了,结果测评之后,老师给我点出来的丢分比较多的题型偏偏就是简答题,我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大作文就用了最普遍的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形式,连论证材料用的都是材料里面的事例,照样拿了78分。
先通读材料再审题
看到这个小标题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觉得很荒谬,如果不带着问题去找材料里面的内容岂不是很浪费时间?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面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之后我才知道先通读材料确实更好,方法下面细说。
先说一下传统先审题再圈材料的问题,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割裂感是很强的,每次看材料都是看一小部分,很难把整个材料串起来,有的时候还要重复去找材料里面的内容,就这还特别容易遗漏掉某些要点。
一套申论卷的话题其实就一个,像22年的江苏卷有一套的话题是“新职业”,21年上海卷有一套的话题则是“数字经济”,各个材料之间其实都是存在关联的。
我的做法是先通读材料,搞清楚整篇材料所阐述的话题,然后用课上学到的提取材料当中有用内容的词句画出来。
圈出来的这些内容还是比较混乱的,这个时候就要初步浓缩整理,几句话说一个意思的,就浓缩成一句话,一句话浓缩成一个词,然后编好序号排成列。
这个步骤做完之后再审题,看清楚题干的要求,直接从上面整理出来的这些内容当中去找相应的回答内容。
一般来说,除了归纳概括题是以材料当中原词原句回答为主之外,其他的题型都要进行适度总结和延伸,这个时候,通读材料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就可以给你省下大把时间和精力。
具体的题型解法和大作文就不写了,就像我上面说的,学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高分数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薄弱项来重点突破了,找出来自己的问题之后看课、问老师都可以,毕竟我只是一个去年上年的幸运鹅而已,理解可能没有那么深,就不误人子弟了。
希望本文当中所提到的一些内容能够对小伙伴们有所启发,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个赞哦~
上一篇:每个省的省考总分不一样吗(省考省考还有四五个月来的及吗?) 下一篇:江苏事业单位省考预测题(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真题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