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考笔试结果(2021年国考笔试分享备考心得)
推荐文章
2022年国考在即,笔者从今日起精选几位2021年国考上岸的佼佼者,分析备考心得,以帮助条友们更好备考。
作为一名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李虹(化名)的备考时间相对集中且充足,一共参加了国考、深圳市考、广东选调、广东省考四次考试,很幸运每次都获得了进面的机会。其中,2021年国考,她报考职位招考2人,审核通过285人,竞争比143:1,她以行测73、申论68、总成绩141分的成绩,笔试成绩排名第一顺利进入面试,并最终顺利成为国考上岸的一员。她相信,只要大家坚定前进方向,并不断为之努力,不放弃每次机会,目标就会近在眼前。在此她从稳心态、寻方法、强定力三个方面与各位条友交流复习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学习
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公考之路的每一步都具有积极作用。
主动选择,明晰后果。必须花时间认真思考自己是否决定好要选择公考,想清楚考试结果无论好坏能否接受。自己主动选择的路才更能激发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寻找学友,结伴而行。和学友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互相激励、互相督促,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多问多交流,在互相教学中加深对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减少自己在遇难时的退缩与焦虑等情绪。同时,有条件的备考生可以选择到图书馆、自习室进行学习,这些场所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能让人自然而然地专注下来,投入到复习当中去。
劳逸结合,快乐学习。充足的睡眠加规律的饮食是保证每天良好状态的“营养土”,因此在每天繁重的学习之余,可以犒劳自己一杯奶茶咖啡,一顿美味大餐,在饭后休闲时看看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或者游戏直播,给自己一点放松休息的时间来调节心态。但成功的公考之路注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走完的,需要我们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在快乐休息的同时也应该给自己适当施压,杜绝懒散懒惰,不放过周末与节假日。她在三个月的复习期间内,完全休息的天数不超过5天,国庆放假时也选择坚守自习室。其实只要保持良好心态,把握好每天紧张学习与休闲娱乐的尺度,即使是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身,生活也会过的充实而丰富,人也更有精神去跨越一道又一道难题,从而获得满足感,形成良性循环。
(2) 掌握学习方法,勤于总结
古人讲做人有七种境界,奴、徒、工、匠、师、家、圣。这七种境界是从被动到主动、从机械重复到见微知著的过程。要想有效备考,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善于总结规律,创新方法,才能让学习更有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来说,她将复习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用时1.5-2个月,通过网络免费课程梳理考试内容与方法,并在每一个模块完成后进行专项刷题,提高对该题型的熟练程度。第二阶段,用时1-1.5个月,进行套卷练习,上午行测,下午申论,必须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在一次次训练中发现问题、提高做题效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关于行测,懂得取舍是大智慧。国考地市级行测是在120分钟内完成130道题,即使不算涂答题卡的时间,平均下来每一题连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也不到,这就对我们的做题速度和做题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她认为学会取舍是行测提分的关键。
她的做题顺序: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①常识部分(用时约5-8min):覆盖面广,包含面大,涵盖了历史、政治、科技、地理等不同方面的知识,需要自己平时多看新闻多积累。在做题时她将其摆在第一顺序,一是因为常识题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可以凭借知识储备与直觉快速做完,为后面其余题型节省时间;二是她会用常识题来作为考试开始的过渡,在短时间内使自己清醒起来,迅速进入做题状态。
②言语理解(用时约35min):题量大,需重点把握。其与高考语的题目有相似度,包括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逻辑填空类注意词的辨析,从搭配和词义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择优,多积累一些易误用成语、易混淆成语;语句表达和片段阅读则要把握主题词、核心话题,寻找中心句。
③判断推理(用时约35-40min):是行测的一大重头戏,题量大,需重点把握。包含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四大板块,都需要自己总结规律,做好笔记。
④资料分析(用时约25-30min):分值高,需重点把握。初接触资料分析的青们或许会觉得数据很多看着头晕,但掌握计算技巧后资料分析是可以拿满分的题型。因此先梳理常用速算技巧和求解公式,而后通过大量刷题来提高这部分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她在中后期复习阶段会坚持每天两套资料分析题的训练,以保持手感与计算速度。
⑤数量关系:因他是科生,计算需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且数量关系只占10道题,因此她将其摆在根据做题时间剩余来适当舍弃。
关于申论,归纳概括是总规则。对于全是客观题的行测,申论给大家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加广阔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多阅读、多积累是做好申论的基础。大家可以去学习人民时评常用的思路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重点关注如民生、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保、化、放管服改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热门话题。
通过勤动脑多动笔,慢慢提升字水平和思想深度。在一次次训练中对比自己所写与参考答案的差距,从答案中去学习标准规范的用语,再融入自己的采,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己答题的一套程式。
(3) 始终坚持初衷,保持定力
“问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守道难。”备考之路并不好走,枯燥重复的刷题会一点点消磨人的耐性,手机里的游戏与视频也是阻挡人专心复习的一大诱惑。善于利用工具、合理规划时间是我的法宝。
从2020年9月初着手准备公考,到11月底走入笔试考场,三个月的集中复习期,让她可以有条不紊地规划复习时间。建议有充足时间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利用3-6个月进行集中复习冲刺。合适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我会选择比较舒服的状态来为坚持打下基础。早起困难的她会在每天9点前到达自习室,晚上12点前必须休息。早晨9点-12点,下午3点-6点,晚上8点-10点半是她大致的复习时间计划,这样的时间段不仅可以保证我每天7-9h的学习时长,而且无需熬夜,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来维持自己带有冲劲的学习状态。
除了合理规划好时间外,大家也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来督促自己。为保证复习的专注度,她在手机上下载了时间管理软件来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每次定好1h或2h的时长,在此期间若打开手机娱乐软件就算失败,若能坚持下来系统就会奖励一棵树。每当一天结束,看见时间森林里郁郁葱葱,也能增加自己的小小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远离手机娱乐,专心公考复习。
在复习阶段,都可能会遇到瓶颈期,成绩难以突破,心情容易焦虑,此时可以多和优秀的同伴共同交流学习,总结以往共性的错误,从别人身上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对自己也有极大的收益。
选对了路,就不怕路远。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在职备考者,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要想成功走完公考之路,坚持初衷、不忘本心是“永动机”。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距离新一期国考也仅有三个月时间了,抓住当下,珍惜时间,永远不要放弃自己,也永远不要怕来不及,用行动来孕育成功的果实吧。她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幸运就会降临。
上一篇:2021年国考的试卷难吗(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多难) 下一篇:2021年国考须知(2021年公务员考试国考报名疑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