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考面试讲故事(公考面试的思考技巧)
推荐文章
哲理故事类题目在公考面试中考察频率中等,不算是高频题型。但是,当你碰到了,他就不是概率事件,对你就是100%了。
老龙这篇文章,会通过一道题带你学习掌握哲理故事题的思考艺术。
强调一下,这篇文章适合不会思考这类题的同学,重点讲的是思考方法,不牵扯知识。
例题:
水,零度以下结冰,100度以上变水蒸气;水,可以汇聚成河,成江,成海。对此,请谈谈你的感悟?
方法一:提炼主体
上面题目涉及的主体有:水、冰、蒸汽;水、河、江、海。
第一组主体:水、冰、蒸汽。本质上都是水,存在形态发生了改变。
第二组主体:水、河、江、海。本质上都是水,数量规模发生了改变(地理环境不啰嗦了)。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水,本质为水不变的情况下,形态、规模变化会导致名称改变。事物形态、规模变化可能催生新事物。
方法二:发散社会主体
我们尝试在方法一基础上发散主体:
水,可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根据你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你可以选取任何一个发散主体进一步深入。
方法三:抽象主体特性
我们从方法一基础上抽象主体特性:
第一组主体:水、冰、蒸汽。水何蒸汽为柔,冰为刚,可以抽象成刚柔并济。
第二组主体:水、河、江、海。水为小,河江海为大,可以抽象成小与大;水为少,河江海为多,可以抽象成少与多。
方法四:分析主体间联系
从发散社会主体看:
第一组主体:水、冰、蒸汽。水因为温度变化,形态名称改变。温度可以理解为外部环境条件,环境影响了水的形态,进而影响了水的名称。这里强调环境对事物的影响。
第二组主体:水、河、江、海。水因为数量变化,规模名称改变。数量影响了水的规模,进而影响了水的名称。这里强调量变对事物的影响。
从抽象主体特性看:
第一组主体:水、冰、蒸汽。刚柔并济。
第二组主体:水、河、江、海。小与大;少与多。这两者都是累积关系,归纳为积少成多、重视积累。
方法五:判断主次道理
我们把上面四种发散的内容罗列出来:
1.事物形态、规模变化可能催生新事物。
2.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3.环境对事物的影响。
4.量变对事物的影响。
5.刚柔并济。
6.积少成多、重视积累。
根据题干结构判断,我们确认3、4为重点,1、2、6辅助阐释3、4。抽象出来的5为次要道理。
那么最终我们倾向于谈三类道理:
第一类,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人的成长、人的教育;家庭的和睦、家风形成;学校塑造的教育环境、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第二类,量变对事物的影响。以人为例,从1个人到一群人,可以讲重视积累、团结、集体、协调合作等。
第三类,刚柔并济。以人为例,原则性与灵活性、本事要硬和脾气要软等。(次要,考试可以舍去)
老龙就说到这里了,现在你可以拿一道同类题,练练手吧!
关注老龙,
公考面试、申论,学方法,更学知识。
上一篇:广东省考面试班(广东省考面试怎么准备?) 下一篇:广东省考面试题(广东省考公安岗面试会单独命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