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考信息 > 面试国考费用(公务员国考行测135+大神的经验总结) 面试国考费用(公务员国考行测135+大神的经验总结)

面试国考费用(公务员国考行测135+大神的经验总结)

  |  国考信息


  关于笔试

  大家好,我是应届生,国考135+,京考150+,笔试双第一进面。从六月份开始断断续续地复习的,之间有将近两个月因为家里有事情耽搁了,全力复习是从十月份以后,也就是两个多月。一个人每天七点半起床,十点半回寝室,渐渐就变得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了,觉得不一定要有一个同伴,每天都和昨天的自己作比较,进步就好。如果复习时间够长,瓶颈期是一定有的,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坚持就好;停滞期也是有的,所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坚持就好!希望更多的小伙伴将经验分享给夏老师,咱们共同进步。

  关于报班

  本人报了一个某笔的国考班,在此就不评价其质量了,当然比起某公某图的动辄几千几万的集训性价比还是可以的。报班的话会有一个循序渐进,对于像我这样学习自觉性有待提升的在复习前期能有所引导,而后期的学习主要是靠归纳和总结前期的错题和心得。

  关于做题顺序

  这个看自己,我一个工科生言语看多了会头晕,就先用五分钟做常识,然后言语,判断,资料,数量。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不过建议常识和数量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

  关于模考

  粉笔APP每隔一周或者每周都有模考,参加并归纳错题,找薄弱点对于成长很有帮助。当然自己掐时间做真题也是一样的,在考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就应该自己掐时间做真题,模拟考场氛围,有压力才有成长。

  关于归纳笔记

  这份笔记是我在考前半个月左右整理的,归纳了所有我看过的理论书、高频错题,页数较多。言语、判断部分比较详细,数资主要整理了我的高频易错点。蓝色字迹的是京考的考点。做题和看理论课久了以后,脑子可能比较乱,各种知识杂糅在一起,导致做题“瓶颈”,这时候就需要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一个梳理, 将知识点穿在一起。

  心得补充

  常识:靠自己积累,这个谁都帮不了你:)

  言语:言语的中心理解我进步比较大,就主要讲讲中心理解。一开始做题方法就是通篇读,费事且准确率不高,后期改为先看问题,再快读段,用斜杠线划出段层次和关键词,例如在转折前、总结前划线,然后着重读转折后和总结句,一般答案就是包含关键词的转折句或总结句的同义替换。言语排序题我也比较有心得,不要试图去挨个选项读,会觉得每个都挺顺~主要看有没有总结句、前后转折关联词,同时将说同一内容的句子拎出来,用排除法比较快。

  判断:(我坚信刷题和及时总结能有效提升判断模块的速度和准确率)我报的班会讲很多做图形推理的套路,确实对于做题的准确率有帮助,但是为了提升速度,建议大家还是勤刷题,尽量一眼看出考点。类比推理也同上,刷题可以有效提升准确率和速度。定义判断要明确主体(动作的发出者),看清题目是多定义还是单定义。其他具体内容在我整理的笔记中,在此不赘述。

  数资:和上一个分享的小伙伴一样,我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参考了腰果齐麟【老夏:难道我成了老齐的免费推广员了吗?哈哈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要素分析法,用○圈出时间,题干划横线,关键词(如增长率)用小三角标出,熟练了以后做题速度大大加快。他有一个公众号(推荐!)很多免费学习资料,比如“圈圈查找”模块、“加减乘除”模块,都可以打印下来每天做,对于提升速度和准确率超级有帮助!后期我资料分析保证在22分钟,错1个左右,这会给言语和判断留出很多时间。至于数量,我还是认为熟能生巧,做多了套路就多了,当然这个模块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做,我也一样,所以就先挑顺眼的几个题做了,剩下的题都选其他的答案就行。

  申论

  申论我也会提供给大家一份我的笔记,也是考前整理的,里面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家有所选择的学习。

  我语不好,还不关注时政,所以一开始复习申论很迷茫,总觉得申论很阳春白雪。不过好在笨鸟先飞,培训班每天会发两篇晨读材料,当然我在它的app上也发现可以免费下载,都是当天的新华社人民网社论,我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问题”、“原因”、“意义”、“对策”,然后标出1234,再在旁边的空隙处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这项工作六月份开始后我中途只停过一两周,并且及时补上了,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参透了申论的答题方法,单一题不就是我划出的那些要素吗?综合题不就是将那些要素整合一下吗?

  上面是关于积累,我再说说答题套路,单一题就是将单一要素用简单的语言复述出来,综合题简单说就是根据设问找到主线,然后围绕主线的原因、问题、影响、意义、对策来答题,这样理解起来是不是轻松多了呢?

  作的答题方法也在笔记中有所呈现,但作中如果加入一些当前热门的话,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展是第一要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会给章增添一些亮点,所以,作简单来说也是“框架+亮点”!【老夏:难道我的框架+亮点方法要进军申论了吗?哈!】当然,亮点部分的内容(如下图)我也在考前一周做了一个整理和归纳,贴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每年都有热门话题,大家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亮点库!其实我最终的申论分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总结起来觉得还是真题做的不够,做完真题找薄弱点花的时间没有行测多,大家也应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关于面试

  结构化

  大家看我写的心得应该也能发现,我逻辑比较混乱,想到哪说到哪,在答结构化的时候也是这样,并且刚开始的时候甚至不敢开口说,被家人和男友鼓励了很久哈哈,第一次练套题的时候话都说不利索,后来就是越来越顺,按照夏老师的框架+亮点的思维甚至比高额培训班的小伙伴都溜。所以克服自己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搭框架,夏老师的模式基础上加上自己擅长的东西,第三步是加亮点,亮点部分同申论作部分。

  无领导小组讨论

  →关于礼仪

  身体坐正,手自然放置于桌面,发言时放下笔,认真聆听他人发言;在抢话时适当谦让,抢别人话时说声不好意思。

  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个人仪态能明显在与他人的对比中体现出来,并且在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状态下,有个别的考生容易失态,这更加需要我们注意仪态、注意风度,以体现差异性。

  →关于语言

  语速尽量放慢,体现亲和力很重要,注意无领导小组讨论最终需要小组出一份统一结果,因此合作很重要,亲和力能让其他考生愿意与你结盟。

  此外,语言应尽量简练,无领导是一种交流,相信大家都不会喜欢一个滔滔不绝、说车轱辘话的人。

  →关于角色

  关于角色分配网上很多资料,有领导者、计时者、破冰者、总结者等等,我想说的是大家应量力而行,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但相对来说,破冰者、计时者、组织协调者是我比较喜欢的,但是这个角色分配可以互相转化,并不要求从一而终,作为计时者也可以借用自己的身份推动讨论进程。

  →关于个人陈述

  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于考官来说,个人陈述就是第一印象,因此个人陈述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部分!个人陈述可以借用结构化面试的精髓,在大体框架(总分总格式)固定的基础上,尽量加一些亮点(如领导人经典语录、时事政策),能让考官耳目一新。

  此外,个人陈述应当注意与考官和其他考生有目光交流,不要一味的念稿子,声音要响亮、语速要放慢。

  →关于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就是充分展现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时候了,保证礼仪和语言的基础上适当推动讨论进程。我曾经和小伙伴练习中充当了考官,考官视角中,讨论后期会进入疲乏期,这时候大家在讨论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言辞不激烈、不涉及人身攻击,真的不会在意大家说的内容。而这个时候能让考官为之一振、耳目一新的东西就是有人跳出来推动进程,或者讲一个有意思、切合话题的例子,又或者是给这段讨论做一下小总结等等。当然,把握好时间很重要,不要陷入争论无法自拔,这一点上,大家也应磨练自己的说服技巧。

  另外,争论两方中,一定有一方会妥协,妥协并不丢人,如果你的观点已经被充分的否定了,而你又想不出新的论据来支撑,这时候就应该做一个妥协,而不是气急败坏的固执下去。同时,如果对方给了一个台阶下,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通过自我说服的方式来妥协。

  →关于总结陈词

  这时候,整场面试已经进入了尾声,总结陈词人可以推荐产生,可以自荐。讨论环节发言较少的可以借由这个机会做一次最后的发言。当然,也应当量力而行,总结得好会加分,但总结不好也可能扣分。

  总结陈词如果时间充分应注意将大家的讨论焦点展现出来,并点名是哪位考生顾全大局做了妥协,会给考官一个好印象。


上一篇:非全日制本科考公务员(非全日制本科能考公务员吗)

下一篇:面试考公务员的原因(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