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考申论(申论的由来体制写作与评判)
推荐文章
作为一种考试用,申论首次出现于2000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中。其进一步的来源,学者至今未有定论。一说申论源于孔子“申而论之”等语的节略,但今本《论语》并无记载,看来此说难以成立。
而且,即使孔子确曾有过此类说法,这对于人们理解现在的申论,也没有实质性帮助。一说申论一词本为习语,既可分用,如“申而论之”,也可联用,如“申论”,两者均取引申论述之义。至少近代以来,在书面表达方式中,这样的用例确实多见,除提示章属议论性大类外,其于章体制,实际关联不是太多。
申论当然应有一定的渊源。从公用语角度看,旧时及今日下级向上级行,例用申字领起者不在少数,如申状、申解、申破、申表、申闻、申辩、申请、申报之类。申论如承此而来,则申论之申,主要是表明一种行政层级节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申论首先是一种公,其用于国家选拔行政人才的考试,实在是理有必然。
从论体运用角度看,国家选拔行政人才总以实学实能为旨归,如旧时科举取士中常有策论一项,要求士子就治国、平天下问题建言献策,很显然,这样的选拔用意非论体不足以担当。由上而推,申与论结合为特定考试用,这意味着考生应当立足国家立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国家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有无、强弱及由此衍生的相关专业学术内涵是判别申论高下的主要依据。
论由申起,申因论成,申与论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一言以蔽之,曰:接着讲。其内容范围,一是潜在背景上接着讲,二是给定材料上接着讲。一个国家,其立国有理念,其治事有政策,并且这些理念与政策又都与一定的国情、传统、内外部形势等紧密相联,有的还发展为特定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立意高、视界阔的申论应当接着这些潜在背景讲。
另一方面,给定材料是申论写作的现实依据,其构成性质、内容特点与组编方式等值得探究。近年来,给定材料通常是十段、八千字左右的深度新闻报道。在性质上,它是公务员工作环境的信息模拟;在内容上,它往往包含一个比较重要的现实公共管理问题;
在组编方式上,它有基本线索,但无特定主题,或者说围绕某一现实公共管理问题意见纷出,比如2008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所用给定材料就是如此。接着这样的材料讲,最好的办法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所谓入,识别其主要问题,把握其基本理念,利用其基本事实。所谓出,在自身的知识、经验与认知框架内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将接着讲变为形形色色的照着抄。
申论的主要规定性当然还是要在论上寻求。关于论,古今学者多推举《论语》为论体之源。从实际情形看,《论语》所载孔子言论往往采取片言独断方式,这样的高论可以仰慕,但难于效法,主要是缺乏辨物析理的逻辑与过程。曹丕《典论·论》说:“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其中奏议、书论与今日申论有相通之处,要害是辞雅正、以理服人。
刘勰《心雕龙·论说》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认为论体的写作,态度要鲜明,分析要深入,思维要周全,论证要圆通,辞要密实,等等,这与今日申论写作的种种技术要求,实在是相近而通。
合格的申论写作从关注常规要求开始。凡章,言有物、言有序总是基本要求。言有物,章要有充分的特定事实概括与特定理论分析,切忌流于空话、套话,当然更不能说假话,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申论八条”,即“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健全法规,完善制度;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严格监督,全面落实;总结反思,借鉴经验”等,这八条反映了部分行政管理常规,却无涉于具体行政管理日新又新的动态内涵,所以照此写来,所得只能是令人生厌的官八股。言有序包括辞有序与结构有序。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辞内部的关系,刘勰概括为字、句、章、篇的累积性有序生成,若换成今天的分析范式,当是字间、词间、短语间、句间、句群间、层次间、自然段间、逻辑段间及各个单一部分与篇章整体间的和顺、协同、承转、呼应诸关系,即一种整体性生命联系。有这种联系,我们叫从字顺,章的基本底线或上佳境界均可由此得到说明,反之则为支离破碎或语无伦次,自古及今均为家大忌。
至于结构有序,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经验性思维模式有序,它主要反映人们对问题的操作与处理过程。如总提、分述、总结,或总提、分述,或分述、总结,及分述时的平列式、递进式或两者的有序交织,即平列中带递进,或递进中带平列,这是逻辑性形式结构有序,它主要反映人们对语言的操作与处理过程。
两序之间总体上是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决定关系。实际写作中,人们往往偏好以数及数序结构全,这当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性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及数序是一般事实最概括的表达,或者说数及数序本身也是有其事实与逻辑内涵的,如果徒有其表,那也和官八股差不多。
优秀的申论写作离不开作者的才情性气。在这里,“才”是治国平天下之才,“情”是民胞物与之情,“性”是术业有专攻之性,“气”是求真务实与建功立业之气。古代的优秀士大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在知识与能力上,体国经野、刑名钱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及医卜星相等无不博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增广贤》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
此无他,章在思想内容上总是人情物理的揭示,在目的指向上则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这样的内容与目的,古代哲人概括为“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丕说:“夫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至少在立场、态度、情怀上,及在知识与能力的博通性上,今天的公务员报考者应当学习古代的优秀士大夫。
优秀的申论写作也离不开章之道的讲求。除基本的法、修辞水平以外,好的章是个圆,我们应当追求这个圆。圆是圆合、完足、尽善尽美,思想、意义、逻辑、语言、风格等无不如此,尤其要注意章的整体脉络。例如起、承、转、合,起是启始,承是承接,转是转宕,合是翻合,这是古人仿拟日月轮回之道而形成的章结构意识,它要求章有所因而始,有所承而续,有所转而宕开数层,有所翻而合成一意,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又如引、议、联、结,引是引申,议是评议,联是联系实际,结是总结提升,这是基于申论写作实际所作的理论概括,但引申基于概括,评议基于学识,联系实际要有省情、国情、世情等的阅历,至少是间接阅历,总结提升不仅关乎知识问题、经验问题,更重要的,这需要师心独见的创造力,所以申论的功夫原在申论之外。
再如集、辨、补、创,集是汇集,即汇集相关观点与支撑材料,辨是辨析,即识别主要问题并从学术上剖析其是非得失,补是补充,即补充原有观点与支撑材料的不足,创是创造,即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独立理论创造,这又从学术作业角度对申论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种流行观点以为,申论写作考试有利于、经、法、管等专业背景的考生,而不利于理、工、农、医等专业背景的考生,这种观点诚然有一定道理,但片面性还是很大。且不说各种专业人才都能在行政系统中找到相应或相通的职位,也不说申论命题已经在题目普适性上做了充分的预先安排,单就人们对行政管理活动的专业性认识方面而言,误解恐怕不少。
实际上,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双重专业性,一是某种职位归口所在的专业性,二是行政管理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就其主要内容和本质而言,后者要求考生是一个具有参政、议政、行政能力的实干家型公共知识分子,在这个意义上,来自各专业的考生在竞争起点上是基本平等的。
实际的申论考试不只是写一篇简单的话题作,它借助给定材料展开,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相应字表达能力等进行测试,包括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个思维层次。
以2009年湖南省申论考试为例,十段、六千字的给定材料围绕个税改革这一基本线索组编,题一要求考生就材料中提到的“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作出两百字以内的简要解说,这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属于“有什么”的思维层次;题二要求考生就是否应当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不同意见及理由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四百字以内的归纳,这主要考察考生的分析、归纳及潜在的学术是非判别能力,属于“有什么加为什么”的思维层次;
题三要求考生就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作一篇千字,这主要考察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字表达能力,属于“有什么加为什么再加怎么办”的思维层次。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思维层次完足,考生的参政能力、议政能力及行政能力在这种考试中必然彰显无遗。
有网友以为,这样的考题、尤其是第三题有利于有财税专业背景的考生。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转换一个角度来看,试问谁人最有资格写好这篇章,答案一定是非中西部乡镇长、县市长莫属。财政乃庶政之母,乡镇县市长们最清楚涉农税费改革以来个税收入在地方财政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我们总不能说或要求这些乡镇县市长们都具备财税专业背景吧?古语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申论作为一种模拟考试,原本就期望考生从各自狭隘专业背景中脱换出来,成为知识渊博、能力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熟谙人情物理、长于统筹与协调的行政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有财税专业背景的考生未必能在考试中占到多少便宜,除非我们的考官只对涉及财税的专业名词术语感兴趣。事实上大量非财税专业的考生在本次考试中脱颖而出,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包括申论在内,好的章还应追求重要关节的底蕴和完美。如标题,标题是章的脸面,章精气神集中体现于此,申论标题应整齐、庄重、大方,并直接揭示章主旨。如行,行是章的基本面,申论行应当追求雄深雅健、行云流水、和韵天成。其它如技法与风,其具体内容难于一一列举,但总以适情、合理、得体、有个性、有传承、有采、有创造为要。
| 唐辉,来源:申论荟公众号,侵删
欢迎关注@申论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张申论定乾坤。申论荟,会申论,让申论考试不再难!
上一篇:湖南省考平均待遇(揭秘湖南省公务员待遇) 下一篇:湖南省考申论(谈申论作答中的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