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教材有用吗(公考行测正确率只有60%?)
推荐文章
⒈这可太正常不过了!19年行测80+上岸的人前来答一波,保证把这个问题给你解决的明明白白的~
⒉忍不住放个图给大家沾沾喜气!!
⒊根据我的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⒋1、听课程的时候虽然是跟着老师讲的走,但做题的时候却独立进行,总想着两手抓,不去取舍,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⒌2、知识点、重点还是没有理解透彻,只停留在表面。
⒍3、做题没有掌握好方法,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⒎而行测对我来说的难点:
⒏1、文科专业,计算类的题简直要了老命了(一把鼻涕一把泪T-T)。
⒐2、在职备考,边打工边复习,工作学习难以平衡(打工人的辛酸T-T)。
⒑3、没有学习氛围,下班回到家根本看不进去书,因为太累了......也背不下来。
4、阅读慢做题慢,刷了n多题,该错还是错......
所以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助正在和即将要学习行测的小伙伴们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是我个人关于备考行测的全过程和经验,我将分为:模块的考察内容、学习策略、考场经验分享这几个方面来说,希望对屏幕前的小伙伴们有些许的帮助。
一、模块的考察内容
行测考察的方向主要为以下几点:
1、阅读能力
常识部分考察的是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尤其是时事、科技、生活、法律、历史、人文等等都可以通过考试看出来对这些方面是否上心。
言语部分考察的是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与运用能力,语文功底好的人自然会有所优势,这非常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
逻辑、数量与资料部分主要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各部分题型的解题方法、做题技巧才能更为准确地进行分析。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考察的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或是平时生活与学习中是否有良好的习惯、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开阔的思维能力。
比如数量关系中的常用方法,需要我们通过复习来掌握,如果复习时毫无头绪、毫无计划,那么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统筹能力
行测中的佼佼者未必是什么都会的学霸,但绝对不会是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换句话说,要想在行测中拔得“头筹”,起码得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吧。
二、学习策略
清晰了行测要考察的侧重点我们就该思考该如何提高做题正确率。
(我们的口号!拿高分!拿高分!拿高分!)
该用什么方法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呢?自然是技巧了,掌握了做题技巧行测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才会越来越快。在这期间我主要是跟着江鸣百技斩进行技巧学习的,江神的技巧完全是站在实战角度去详细分析的,可以说行测高分的必备课程。例如数量题中的代入排除法、赋值法等等,跟着吃透以后,我再去做类似题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了。
平时听江神讲课的时候,我会在旁边放上笔记本,边听边记,重点难点都记下来最后再去做归纳总结。毕竟,学会了做题技巧就要及时的去做练习。要知道,学会方法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把方法运用到题里面,并且做对做熟,拿到高分才是最终目的。
我在看课的同时还会结合着江鸣1000题进行巩固练习,促使我的做题正确率有了质的提高。只看课而不做题就想得高分是不可取的嗷!是要被毒打的!1000题质量很高的,都是整理出来的真题,好好学好好做(我看是谁在偷懒,哼)!
下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行测五大模块:言语理解和表达、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
1、言语理解和表达
言语理解非常容易陷入“我不理解”的状态,如果遇到好多真题都没办法理解的情况,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思路上陷入了一个困局,言语其实真的重在积累,好多词的侧重表达都不一样,所处的情境也不一样,很容易混淆。
易混淆的词语我这里也列举一些小伙伴们可以参考:独树一帜vs别具一格,
五花八门vs林林总总,一蹴而就vs轻而易举,南辕北辙vs缘木求鱼,顾此失彼vs捉襟见肘,嗤之以鼻vs不屑一顾,无可厚非vs无可非议!!(我也很迷这两个词!!)
2、资料分析
资料其实只要跟着江神学好做题技巧,掌握住公式,正确率80%以上妥妥的。当然还有一些小坑在前面等着你,所以适当的刷题还是有必要的,我一般都是先做华图行测1000题集,把这些章节题集做完以后。再去按照考试时间做那种真题卷子,这种卷子华图,粉笔,中公都有,直接入手就好了。
下面是小坑的盘点。
我基本总结了三个方面:时间、主体、单位。
首先是时间,给2017年、考2016年、2015年,求基期,求间隔增长率;给全年以及1-11月,求12月;给总体,求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平均值。
其次是主体,最常考的就是整体与部分,给进出口,求进口或出口;给全省,求全国,求全世界;给鸡鸭鹅,求鸡。
最后是单位,元、美元、万亿、千分号等等,跟小伙伴们分享两个小技巧,一是单位的计算,万亿万=亿,人次公里人次=公里,直接把相同的字删掉即可,另一个是百分比的计算,分母去掉两位用百分号,去掉三位用千分号。
时间、单位、主体的坑很多,需要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多多注意多多积累。
3、数量关系
令人头大的部分它还是来了,高中文科班,大学文秘专业的我,为了它真的可以算得上是“抛头颅洒热血”了,如果非要说出它的一个优点,大概是答案都是死的吧......
初期备考的时候自己看华图行测教材真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入手了粉笔系统班帮助学习,确实比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强,入门之后又把江神讲的解题思路还有方法技巧都掌握住,才算是翻身农民把歌唱了。
常考的题型汇总:1.工程问题,2.行程问题,3.几何边端问题,4.植树问题,5.溶液问题,6.利润问题,7.年龄问题,8.容斥问题,9.牛吃草问题,10.指数增长,11.调和平均数,12.减半调和平均数,13.余数同余问题,14.星期日期问题,15.不等式,16.排列组合,17.等差数列,18.等比数列,19.典型数列前N项和。
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不背公式解题?没有!21世纪了孩子,相信科学,不要迷信,跟着江神学好公式技巧比啥都强!
4、判断推理
判断四大题型按难度排名:
图形推理(最难,但是可以有套路!)
图推很难我知道,但是规律性也很强,要学会辨别题目里面的图形特征,熟练记忆图形特征图,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考的重点在哪里,正方形的题可以学习一下画边法,尤其是空间感弱的盆友,一定要多听几遍,学会了之后回报是很大的。
逻辑判断(不太难,但是题型摸不准)
这种题的难点就在于要理解他们的推理规则,还不能死记硬背,因为特别容易就忘记了,也很容易搞混,这里有个小技巧是找到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推理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做题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纠结了。
类比推理(难度一般,但是考察范围广)
做类比的时候我们得知道考察的重点是啥,比如是考察语义关系?成语结构?还是因果关系,平时多练习一下比较容易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重点。
定义判断(最简单,要睁大眼睛看清问题)
提问方式为“属于符合”定义,“不属于不符合”定义等。一定要看清提问的方式,尤其问不属于不符合的时候,要找准关键词,切忌一字一句对应。
出现多定义的时候,问啥看啥,小技巧~同构选项排除法,同构即意思相似、结构相似的选项,出现时,直接排除。
一般情况下,定义判断的关键词都有主客体、目的、时间、方式前提条件等等,快速识别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做题准确率,而且还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解题速度。
5、常识判断
常识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靠我们日常的积累,考察的范围之广,上考天文下考地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就没有它考不到的点,所以我们要做好生活中的积累,重点关注时政、历史、地理、法律、科技这些部分。
考场经验分享
1、说烂了的不要紧张(虽然我自己也紧张),其实大多数人也就开始的一会儿和快结束的时候会紧张,尽量放平心态吧,做题的时候就没心思紧张了。
2、利用好开考前五分钟,老师会提前五分钟发试卷,利用这黄金五分钟把常识题看完,基本答案就已经在脑子里了,开考就写。
3、分配好做题时间,120分钟135题,孰轻孰重自己考前就掂量掂量。
4、资料题分值高回报大拿捏住,基本控制在20-25分钟之内,不是说所有题都要做出来,做不出来也要往下走了。
5、数量题把难度适中或者简单的做出来就可以了,难的就先放弃吧,后面有时间再看,20分钟左右差不多了。
6、判断题题量大也要控制在30分钟以内
7、言语理解是题最多的部分,篇章阅读估计会慢一些,35分钟之内基本就要完成,如果50分钟还没做完。就是纠结的时间太长了。
常识暂且不算,25+20+30+35=110,最后十分钟涂卡,全部题目做完再去涂卡,不要最后题做好了卡没涂上,那就是个大乌龙事件了(会被嘲笑的!)。
以上是初步估计的时间分配,具体的实施还是要看个人对模块的熟练程度,如果你的某个模块学的特别好,用时比较短,就可以把时间留给别的模块,活性利用时间才是最合理的。
最后说一些题外话,在众多人眼里行测不过是“应试能力”的一种考察,被大家说的最多的是,行测考察的是智商,面试考的是综合实力,而我觉得,这样的判断无疑是一种误区。
如果说在十五年前,说公考是在考察智商无可厚非,毕竟十五年前,还没有所谓的“公务员热”,公考只不过是毕业生众多求职路中不太引人注意的一条小径,然而在“十万大军挤着过公考独木桥”的今天还以为是在简单的“智力测试”,那就未免小觑了“时过境迁”的影响力。
既然已经做好公考的准备,那就端正我们的态度,小懒虫们也要打起精神了,公考的过程绝对是一个考验自制力的事情,没准有了这次经历能变成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呢~~
祝小伙伴们都能早日上岸!熬最苦的日子!做最酷的人!!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秒通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要多久(你是用多久考上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