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的建议(准备2022国考需看的好建议)
推荐文章
打好基础再上场,技巧掌握战全场!
国考备考首先是打好基础,再刷题!真心不建议一开始就刷题。有很多人觉得,国考行测考试都是选择题,光练练题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的,行测题目范围广、题量大,各个题型之间的解答思路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一上来就盲目刷题不仅浪费时间,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反而因为错题太多、做题速度太慢等因素产生焦躁心理,影响备考进度。
另外,很多人只注重行测刷题,对申论只听不想、只看不练,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其实申论比行测更需要练习,对考试时间和节奏的把握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在国考中取得笔试优势。同时还需要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让自己的大作文更有亮点。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定科学的备考规划,重视理论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刷题才能事半功倍。
我当初国考笔试146.3,面试82.4,19年一战上岸。目前已经在体制内工作第三年了。我一开始复习备考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后来自己慢慢的摸索着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回过头看看,我觉得备考复习只要不盲目,有目的性的去干,上岸真不难。
距离今年的国考还有4个月的时间,为了让大家接下来的备考之路更有效,我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我的和备考经验和刷题技巧~
岗位选择
首先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选好自己的岗位,毕竟选择一个好的岗位,能大大增加成功上岸的机率。而且也是自己人生方向的转折点,岗位决定出路,选择大于未来。
我一开始不清楚自己能报考什么岗位,目标非常不明确。后来自己仔细考虑了一下,根据自己的学历、经历、专业、政治面貌挑选了一部分自己能报的岗位,毕竟这些因素是硬性条件。在自己硬性条件都符合的岗位里,再逐一进行排除,这时候就要结合岗位的所在地区、待遇、岗位发展前途去综合考虑选择。
这里我说一下选岗的一些注意事项:
1、认真比对专业类别表。 看专业类别划分表时,严格比对了自己的专业被划分到哪个类别里,找符合自己的专业或者不限专业的岗位。报名时填的专业与自己大学毕业证上写的专业名称一字不差。
2、仔细筛选岗位限制条件。 利用Excel里的筛选功能,根据专业、学历学位、党员、户籍限制、服务基层项目、基层工作经验、应往届等等,仔细把符合自己要求的岗位筛选出来,进行标记。尽量不要选择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户籍的三不限岗位,因为这种岗位的报考人数很多,竞争压力很大!
3、挑选岗位地区。筛选出自己能报考的岗位后,再仔细做对比权衡利弊。这时候考虑的就是工资待遇,因为地区比岗位重要的多!收入水平其实跟自己所在部门的关系不大,一个月也许就几百块的悬殊。但是地区就不一样了,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者一线大城市比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一年多个一两万。
4、岗位年限。岗位服务年限要看清楚!每个岗位招录时都备注的有服务年限,有些岗位服务年限是5年,有些是2年,要根据自身的的情况来选择。有些服务年限时间很长的岗位要慎重选择!这些岗位可能是工作条件非常辛苦,经常加班,精神压力非常大。也有可能是工资待遇不好,留不住人
这里有一些常见的公务员单位:
工作强度较大的单位:组织部、发改委、纪委、两办等。
待遇好的一些单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苏南以“南”的单位。
相对清闲的单位:残联、妇联、司法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复习计划
我当时备考用了6个月,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国考的题目确实很难,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绝不是空口白话说一说那么简单。
当初备考公务员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好刷知乎、逛贴吧看到一些公考大神的经验贴,就照着上面的推荐买了很多的教材,后来才发现根本看不完。踩了很多的坑,也走了很多弯路。其实复习资料买一套就够用了。买的多了不光会花冤枉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看不完,心里有压力,会产生负罪感。
我备考时给自己的复习计划分为了三个阶段,共用了4个月左右,每个阶段都用不同的资料去备考。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下备考好用的复习资料。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行测一共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数量关系、逻辑推理五个模块,前期行测我是分模块打基础的,每看一个章节就会做笔记记录知识点。我用的是中公专项练习,这套书是分模块单独成书的,一共是有5本书。有知识点也有课后真题。里面的知识点总结的很有条理,也很详细。
申论打基础我用的是粉笔家《申论的规矩》,一共有两本。前期熟悉申论各个题型的基本作答方法,规范自己的写作格式。排版非常干净整洁,每个模块都有重难点的分析,例题讲解的也很详细、很有逻辑。
第二阶段:巩固阶段
课程我用的是阿甘上岸说,这门课在基础和提升技巧方面都有讲解,实用性很强。我每次看视频的时候都在旁边准备上笔记本。不管是讲的基础知识点还是老师讲的技巧和做题思路只要自己觉得有用就全都记下来,加深印象。在大量刷题之前,先看一遍笔记,把公式和解题方法往里套。题做的多了,就越来越熟练了,做题速度也明显提高了很多。
拿言语题举例,刚开始做题每次看到言语理解的题目,花一两分钟找不到材料给的重点。总感觉4个选项的意思都差不多,很难分辨出选哪个。学了各种关键句定位,看见题根据做题技巧就能很轻松的找出关键句,做题的时间省了有一半,遇上比较好排除的借助语感30多秒写一题也是常事。
学好了方法,趁着脑子还热,行测我就同步去刷华图模块宝典,熟练运用做题技巧,加深记忆。华图家的书质量很有保证,解析也很详细。刷题时一定要把容易做错的题都记在错题本上,碰到经常出错的题型,就调回去再看视频课,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这样行测才能研究透彻。
申论做决战申论100题来刷题,加深记忆。这时候学完技巧再做题就非常容易了。尤其是小题,要点找的很精确,而且字数也都控制的很好,写作框架和思维也都能很容易的建立起来,总之把阿甘和决战申论100题结合起来刷,申论不涨分都难。
对于申论的大作文,还需要素材积累,我每天利用睡前30分钟的碎片时间看半月谈,抄写书上的优秀语句和事例。搭配着人民日报APP,每天早上看看时政新闻和热点,积累自己的素材库。不要把思路和模板局限于教材上,多积累,多做题,多背一些素材,整合自己的模板。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
行测和申论做完题,掌握住方法时,一定要做真题模拟考试的时间。这个阶段是卡点练习时间的,重在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把控好时间。这样到考场上就不会觉得时间太短。我每天上午刷一套行测的真题。下午刷申论一套的真题。这个时候行测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做题模式了,先做常识判断—逻辑推理—言语理解,然后再做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
做完申论真题对答案时,我都会总结归纳自己的错题错,从审题、逻辑、层次等方面逐一排查,反思提高,分析成自己学到手的知识。
行测高效复习要点
1、不要盲目刷题分不清主次。行测的五个模块里肯定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薄弱的。我是先着重练习自己薄弱的模块,然后再练习自己擅长的。不过最后也不要忽略自己擅长模块,也要有针对性的练习逐步提升自己。更不要过分依赖答案解析,要注重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导,不要盲目跟着答案走。
2、对于常识部分,不要忽略它。很多人说常识题不用看,不是真的不看,而是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常识判断上。毕竟常识判断要考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人记不住那么多的知识点,就完全放弃常识,选择在考场上随缘,随便蒙。最后常识正确率只在40%左右,给总分拖了后腿。
3、不要完全放弃数量分析!现在考试竞争这么激烈,完全放弃数量分析,会拉下很多分。在考试最后的时间里,我把数量关系题都思考了一遍,10道题里,有3-4道的题很简单,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一定都拿了。对于后面的6道题实在不会,我就开始盲猜,还对了3道。
申论高效复习要点
1、申论复习要以卷子为核心。总结一下就两点,一是以教材为核心,二是以题目为核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剖析题目的要求,确定要查找的层次,之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材料中挖掘原字原词作答千万别背太多范文和素材,幻想着能用到大作文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素材为主。
2、重视关键词。特别是小题这块,对关键词要格外重视。小题的评分标准是关键词。比如有“法律”两个字就是一分,写“完善法律制度”也是一分。
回答一定要多写,多分条,我一般做的时候都分上七八条,绝不留白,这样能尽可能多踩中点。另一个就是尽量用材料中的词,比如材料中用的是“法律”你就别用“法规”,材料中用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就别显示自己的能力“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尽管意思类似但阅卷老师都比较死板,要是没有找到关键词很可能就没分了。
4、卷面整洁。虽然申论答题没有卷面分,但卷面整体的观感肯定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如果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看的人心情也会好很多,无形中就会有个好印象,在给分的时候也会多个几分。
如果卷面涂改信息过多,严重影响美观,字迹也是潦草不堪,难以辨认,这样的试卷看着就让人心烦,还要慢慢找采分点,换位思考一下都知道高分肯定不用想了。
公务员考试如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战争,其中辛酸不言而喻,但是最后看到自己的辛勤和汗水都化作了收获的果实,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祝所有备考的小伙伴都能顺利上岸!
上一篇:国考的尽头是税务局嘛(国考最吃香的几个部门) 下一篇:国考的总分是怎么计算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