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技巧分享(国考技巧你不得不看!)
推荐文章
距离国考只剩两天了
不知宝子们备考如何?
小优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答题技巧
速看啦!
行测答题技巧
1.“快”字当头,解法最优
平均不到50秒就要做一题,还要除去读题时间,思考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时限下再简单的题目都会变得很难。所以,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想要拿到高分的首要秘诀就是做题速度要“快”,而“快”的秘诀就是:在平时训练时尝试多种不同解法,并从中选出最优解法,并加以强化运用。
2.想要快速克题吗?试试从选项入手
行测全部为客观题,且四个选项常常暗藏玄机,这就给我们寻求捷径、节省做题时间提供了便利,分析选项中的玄机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很多题目我们通过观察选项,配合使用排除法或者代入法,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3.排除法、代入法是获取高分的利剑
排除法和代入法是公务员考试中最常用的解题方法,也是用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有的同学如果不是实在没有思路,万不得已,不愿意使用这种方法,原因是,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能用这种方法的题目很少。其实不然,很多题目其实都可以使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太仔细地分析题干,直接排除本身有问题的选项,排除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和题干描述一样的选项等,能很快地减轻解题负担。尤其在数学运算和逻辑判断等部分,运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分析题干、找逻辑关系的时间。
4.考前预热确有大帮助
在进入考场之前一定要找个时间掐表、动笔、动脑做做题,每种题型来上10道,让自己提前找到做题的感觉,大脑神经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迎战状态,随时准备出击,这样做至少能比以前多做上10道题,10道题影响可谓巨大。
5.答题顺序对于考试成绩影响巨大
说到答题顺序,我们必须要清楚:行测考试题目很少有人能够全部做完,大部分人都会剩5~30题,所以我们不能奢望全部做完。在做不完的情况下,就只能实施抢分战略了,拣自己擅长的模块做,抢到一分都是赚的。
关于答题顺序的几个建议:
1.类比推理、定义判断、言语理解、常识判断这几种题型比较简单,建议放在前面做。
2.资料分析其实不难,就是算起来比较耗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安排。理科生可以适当提前做。做的时候,要先做图形资料题,再做表格资料题,最后做文字资料题和综合资料题。
3.数量关系、图形推理、逻辑判断这几种题型难度较大,除非你特别擅长,否则建议安排在最后来做。
6.做题时一定要果断
1.言语理解的答案容易让人纠结,做题时要果断选择,每当陷入犹豫不决时,都要提醒一下自己。
2.每篇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建议先跳过去,等最后有时间了再做。
3.数量关系、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的题目可以选着做,先做简单的,难的留到最后做。
4.跳过去的题目,也要先选上一个答案,并做上标记,等后面有时间了再做,后面即使没时间做了,也不会因此导致涂错答题卡。
7.猜答案有技巧的,猜的好多拿分
1.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要先排除掉那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再在剩余选项中猜一个,或者先锁定两三个可疑选项,然后在其中猜一个,这样就会大大提高猜中的几率。
2.如果是来不及做的题目,建议全部选择相同的答案。根据研究表明,都选B或C的正确率要略高于都选A或D的正确率,千万不要A、B、C、D胡乱选个遍。
申论作答技巧
一:概括类
概括的本质:立足题目要求,将材料所涉及的本质(主题性)、核心信息点完整(一个不少)、准确的(材料中是什么就是什么)抽离出来。
概括的特点:
1,题目是基础(题目要我们概括什么)
2,材料是核心(材料中有什么)
3,概括内容的形式、角度、类别多样(命题一般是从中选择一个)--问题的表现形式、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材料中所涉及的措施 。
注意事项:
1,一定是材料中有的;
2,不主观发挥、拓展(举个栗子,材料中说有一个苹果,那我们作答中不能说有一个大苹果、红苹果,这就是发散和主观发挥);
3,要点的呈现时,尽可能的分条理(简单而言就是“一二三四”说清楚,且不需分段)。
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听材料的话,要什么就概括什么,有什么就抽离什么
二、对策类试题
本质: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和获得成功的有益举措
题型的基本类别(命题形式):
1.概括材料中所涉及的对策(一般是单一对策题);
2.总结经验、启示(启示题);
3.针对问题提出措施(一般是复合对策题)。
题型特点:
1.问题是导向(一是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二是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材料有(材料中涉及的,直接概括、提取出来)。
所提出的措施要求:
1.针对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措施。
2.实际可行--可以解决问题,且基于现有条件下能贯彻落实下去。
措施的常规角度:
1.思想认识(发展理念、绩效考核体系);
2.制度建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3.法治配套(立法、执法、普法等;
4.技术支持(科技创新);
5.资金、人才投入;
6.社会教育(氛围);
7.监督管理(行政内部的监管,社会、舆论的监督;
8.经验借鉴(国内外两个层次)
三、综合分析类试题
特点:对观点、论断、词句、问题等的分析
解题方针:
1.把握要求;
2.理顺层次——明确观点、缘由分析、要求概述
3.回归材料。
特别注意:
1.注意审题,把握题目要求,是阐述对什么(观点问题)的看法与认识
2.回归到给定材料,联系前后文来判断题干所表达的内容、意思
3.综合分析题,其本质就是在理顺作答层次的基础上,去梳理材料--材料阅读与信息提取依然是关键
四、应用文写作题
类别:
1.解决问题类,如方案、指导意见等;
标题(关于…的方案指导意见)
缘由的交代(问题+影响+处理意义)
主体内容(措施)
【落款(制作单位、日期)】
2.宣传类,如宣传稿、倡议书、调研提纲、报告、公开信等;
关于…的倡议书公开信讲话稿等(宣传稿的标题更注意凸显主题) 称谓语(明确对象)
缘由(事情+影响+意义)
主体(宣传倡议内容)
总结性概述、号召
落款
3.报告类,如汇报材料、报告、简报等
关于…的报告
概述主题,交代背景
主要内容的概述与交代
落款
解题方针:
1.进入角色(身份、表达)
2.把握目的(宣传稿、方案、报告等)
3.进口材料
4.理顺层次(缘由与背景;行文重点)
五、大作文写作题
特点:
1.行政思维的体现 客观的正视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
2.结构和内容的统一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有几个段落,理清每个段落的作用是什么; 所谓内容,简单来讲就是将所提出的观点论证清楚--用逻辑衔接词,将材料、基础信息串联起来。
第一段:背景引述(古文式概括)+议题说明+观点表达(因此)
特色:
1.三个层次“背景—议题—观点”;
2.注重承接(逻辑衔接词,如“因此”(结论式),不仅…更(递进)。
第二段:分论点+缘由说明+措施论证
第三段:分论点+缘由说明+措施论证
第四段:分论点+缘由说明+措施论证
第五段(总结段):议题性质归纳+意义
附:如果是分析类的文章,结构是一样的,分论点论证中侧重阐述为什么提出这一分论点,将其论证清楚即可。
六、材料篇
一,不管考场上考察的是什么主题,都请记得材料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四个基本剖面来展开的:
1.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2.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意义
4.处理问题的办法、思路
而命题,要么是以上的某一个面(比如概括问题、概括原因、概括措施),要么是两个或更多的剖面组合在一起(比如先概括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比如对事情、观点的评价)。
审题时,除了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外,应有意识的对题型进行适当的归类--命题形式可以多样、灵活,但题型就五种,抓住了题型的性质,就抓住了答题的特点和方法。
温馨小提示:
1.准备好2B铅笔、身份证、准考证、黑色签字笔、橡皮、直尺
2.提前去看考场,熟悉路线
3.不要乱吃乱喝,饮食要清淡
4.保持愉快的心情
上一篇:国考承认非全日制学历吗(非全日制考公务员被承认报考公务员有优势) 下一篇:国考护理专业不对口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