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考信息 > 国考和省考需要多久时间(准备省考需要多长时间?) 国考和省考需要多久时间(准备省考需要多长时间?)

国考和省考需要多久时间(准备省考需要多长时间?)

  |  国考信息


  省考准备多长时间取决于你想考多少分,有多想上岸!

  三种不用参考的情况:

  上天眷顾的人:随便看了半个月甚至裸考,轻松上岸,这种不管是真是假,都没有供我们参考的价值。

  终极学渣:备考数年,参加无数次省考、国考,次次炮灰、陪跑,始终无法上岸。这种人不管是学的不好,还是运气不好,也不在我们参考的范围内。真看他们,一点考下去的勇气都没了。

  终极学霸:复习一两个月,信心满满,直接笔面双第一上岸,完全是手到擒来,没有一点慌张。这种也正常,但大多数人肯定没这么厉害,不参考。

  如果是全职备考3个月时间复习肯定是够用的,足够把行测和申论都学一遍,应付考试绝对没问题。

  不过,不能保证上岸,但用对方法考个好名次进面还是没问题的。

  如果在职备考,那么时间至少要六个月,而且要能够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

  我是河南某地级市省考上岸的,当时全职备考3个月,笔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二上岸,下面就说一些我的经验吧,看完肯定能让你上岸的概率大大提高。

  一、报考信息获取

  公考网站:不清楚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的,可以登录当地人事考试网看相关公告,里面有更详细的公考公告以及招录职位信息。

  以河南省为例:

  报名开放时间,也可以在在上面报名。

  公考雷达:

  想搜集更多地区省考信息,又嫌检索网站麻烦的话,手机里最好下个公考雷达的app,上面公考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分类也是比较清晰。

  二、岗位挑选

  1、填报的时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比如应届生身份、学历等,而不是抢破头的三不限岗位,这样竞争压力会小很多。避免独木桥岗位,不要选只有一两个录取名额的岗位,否则只能当陪跑了。

  2、尽量选择招录人数多的职位,公务员考试的进面比通常是3:1,看起来上岸的概率没有变,但是招录人数多,面试的人也多,你就更有可能进入到面试环节,进入到面试环节,就离上岸更近一步了。即使最后失之交臂,也不要气馁,有了真枪实战的面试经验,对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

  3、报名时间很关键。尽量在报名的中后期报名,大部分省份公务员考试每天都会更新报名人数,报名太早,有可能刚开始你报的职位人比较少,后面报名人数骤增,导致竞争压力过大。也不要等到最后一天再报名,提交报名之后,有一个审核等待的时间,如果最后一次审核没通过,报名时间也过了,这次考试就错过了。

  三、公考培训班

  笔试我是不建议报班的,一是价格不便宜,二是未必有效。自身基础比较好,自制能力强的话,完全就没必要花那冤枉钱报班学习,说白了,报班学习的整个过程,还是一个长期学习、氛围学习的过程,主要作用是提高效率防止学习方法不对走弯路,勤奋努力关键与否还是靠自己。

  再说面试,面试培训一般都是有专业的老师教你面试技巧、流程和带你一起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及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考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好处主要三方面:

  1、可以了解面试流程、礼仪、细节方面的内容,让你感觉不陌生。进了考场没有人不紧张,面试其实也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

  2、练习怎么答题,让你在紧张的环境中冷静下来,头脑清醒。其实就是主要看平时的生活积累,办事和随机应变能力。

  3、很多机构都设置有模拟面试,在一个好的氛围下 ,面试的流程与体验,更有助于自己发现不足,这是自己在家自学无法替代的。

  四、题型&学习方法

  《行测》

  (一)常识判断:常识考察的内容主要是时政、科技、法律、生活,还有高中的内容,理化生政史地都有,涵盖的面及其广,了解过系统课的童鞋应该也知道,系统课巨多,而且有的像诸子百家党史法律等等非常枯燥的内容,很多东西看了记住了也百分之99不考,但是不看又心慌。

  备考资料:粉笔常识通关300问函盖政治、经济、史、地理、法律等,内容方面十分丰富。印刷质量无疑是所有机构中最好的,最主要的是体积比较小,方便随身携带。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大体有词语填空、排序、片段题等,考察的是考生的语理解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往往题量较多,占有行测不少分值。在这部分取得较高的正确率,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重要意义。

  1、选词填空。对于词语填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踏踏实实地积累,认认真真地复习,结合词汇含义、语境等选出选项。建议建立一个积累本,把自己日常做的套题、专项等所涉及的易错易混词汇积累在本子上,慢慢地,词汇储备量水涨船高。

  2、排序题。将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效率最高的是采取排除法,最好能先确定首尾句,将明显不合逻辑的排序排除掉,再权衡选出选项;如果时间紧张,则凭语感从剩下的选项中选出。如果时间紧张,则凭语感从剩下的选项中选出。

  3、片段题,题干大,内容多,审题时间耗费较多,抓住要点、关键则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节约些时间。

  备考资料:《华图模块宝典》、《华图考前必做1000题》、阿甘上岸说(除常识外的其他四个模块,都用这些资料就行)

  华图模块宝典和华图考前必做1000题这一套搭配起来非常不错,模块宝典属于比较经典的教材了,上面的内容很全,各个模块的基础理论知识都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上面有很多经典的真题帮助练习。跟着过一遍,再结合着视频课上学的技巧去做题练习,行测提升还是会比较快的,后面再用考前必做1000题好好把技巧练到位就行了。

  阿甘上岸说可以说是行测必刷的了,实战技巧讲解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基础理论讲的也很到位。跟我听过的其他课相比,技巧更实用,解题方法就更简便。比如听完课去做数量关系专项习题,之前很头疼的题也都能很简便的解出来。听课的时候把技巧都记录下来,下去练习正确率就已经非常高了,一些特殊的题甚至能直接看选项就选出来。

  (三)数量关系:这个模块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计算,加上题型复杂,种类繁多,大多人直接选择放弃,但如果你行测想得高分没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绝对不能放的。因为基本上这部分非常容易拉分,要知道零点几分就能差出几十上百人,而把握住数量关系的人跟放掉数量关系的人能拉开五分不止!

  (四)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跟着阿甘的视频学习观察重点,上面会有总结的规律和解题办法。要做的就是熟悉题目类型,积累做题经验。这部分保持做题的感觉很重要,需要每天都做一点。

  定义判断:需要依靠解题技巧,分析题干定义的限制条件,按照条件找选项。所以需要在复习阶段做好总结。

  逻辑判断:对各类别(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熟悉掌握,逻辑论证是整个逻辑判断的基础,做题时候不要钻牛角尖。

  类比推理:类似上面的选词填空,有个错题本,把易考易错词汇记录下来,熟练集中解题方法,注意避开题目里面的陷阱,有个简单的方法是造句子组短语,大部分题目都可以应付得了。

  (五)资料分析:通常由4篇材料组成,每篇材料需要回答5个问题。通常来说,这个模块是必拿的,分值很大,而且但凡是做过准备的,这一个模块都会比较重视。

  《申论》

  申论题型其实就是小题和大作,其实核心都一样,就是要从材料出发去分析和概括。不要去听各种花里胡哨的诀窍,都是坑人的,自己老老实实的去练就对了。

  备考资料:粉笔《申论的规矩》、 真题集、《半月谈》、人民日报时评

  申论书比行测少得多,矮子队里拔将军,这是拔尖的一本教材,而且也把申论是啥讲的比较明白。我申论开始的比较晚,学的时候主要也就是看看教材学一下写作的逻辑,后面就开始不断的练习了。

  五、备考方案

  1、时间分配。备考时行测申论在时间精力的分配上可以采用行测申论六四

  2、打基础。先有内容再有采,采再好没说到要点上也是空谈,所以要注重申论打基础阶段的练习与积累,申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好的,既然目前准备时间短,那么只能先尽可能地多往采分点上靠,如果为长远来打算,比如还要准备来年的省考,那么基础之后的采可以慢慢提升。

  3、结合备考材料,多做练习,平常多看新闻,多关注国家大事,时评可以留意一下,要知道:申论材料一般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做题时所有的答案都从材料中找,然后加分析外延,有时你以为材料中没有只是没有想到,不要自己天马行空。

  4、个人觉得,申论前面的小题比大作要更重要一些,因为分值比较好把控,从材料中找到得分点,基本就能把大部分分数拿到手,所以平常多注意小题的练习和归纳。大作,只要你不跑题,不写反动言论,行结构和笔好一点,字写得认真一点,拿到基准分以上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5、练字。不得不说,写得一手好字在申论上占很大便宜,申论考试,实际上就是写作,需要写很多字,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你的答题内容,而是卷面、是字写得是否工整。密密麻麻的字排列在答题纸上,字写的工不工整,卷面是否整洁,都会直接影响你的成绩。

  如果你准备考公,一定是越早越好,尽早制定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备考之路,是打算在职备考还是全职备考,在校学生的话,一定要把握宝贵的机会,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毕竟毕业前只有一次机会。在职备考的情况,很多人因为每天工作的影响,非常容易半途而弃,所以最重要的就要坚定信心,想好自己为什么公考,保证每天至少3个小时的高效率学习时间。


上一篇:国考和省考都想参加(国考和省考同时进入面试可以都参加吗?)

下一篇:国考和省考需要缴费吗吗(公务员国考与省考区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