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先报志愿(提前掌握志愿填报规则)
推荐文章
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2020年高考也开始进入了预热阶段。
作为家长,是不是觉得当前只需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就好了呢?是不是认为志愿填报还很遥远,到时花几天功夫就轻松搞定呢?如果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就大错特错了!志愿填报工作请从现在开始做起!
"考得好不如报的好"!凡是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和家长,都能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小编对此也甚是认同。如果说考得好是前提、关键,那报的好就是保障、增值。
假设孩子考得好,但志愿没报好,不仅会浪费分数,失去读名校的机会,甚至会脱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考试低。坊间一直有种说法:"七分考,三分报",也是很客观地体现了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现在的志愿填报是先高考再报志愿,即:知分填志愿。这种方式,有别于以前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和专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的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依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录取。
如何实现"考得好不如报的好"?建议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准备。
一、以逸待劳,花钱找机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志愿填报机构:大型的,小型的;有大学老师,有中学老师,也有在校大学生以创业名义参与的;有的时间长,资历老,经验丰富,也有刚从事志愿咨询和填报工作的。可谓参差不齐,良莠难分。
那怎么区分和选择呢?
①咨询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家长,了解他们选择的机构情况,然后进行比较;
②通过机构的宣传海报、官网,查看机构的资质、团队实力、收费标准等,然后逐一了解、筛选;
③向孩子的老师咨询。老师的信息渠道比较多,请他们介绍两家机构以供参考。
通过以上方式,把了解到的机构信息,再综合参考地理位置(最好就近,有利于现场咨询、后续跟进等事务)、资质实力、近年成效、收费标准等因素,缩小范围,选择三到五所进一步比较,最后再确定一所机构,作为来年孩子志愿填报的支撑平台。
这种方式有利也有弊——
好处:省心省力,不用绞尽脑汁的收集、分析、处理大量的信息;
弊端:
①对孩子高考分数所对应的院校和专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可能漏选更优质的大学;另外,辛苦了十多年,现在把孩子的未来交给别人来安排,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②需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其它的地方不清楚,就小编所在的三线城市,收费是3000元——10000元不等。如果还想参加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招生的话,套餐费用都在1.2万以上。相当于2——3个月的工资.
③有些机构受人力和资源的限制,在确定志愿时,为了保证不脱档,一味地依赖大数据来筛选院校,就可能无法兼顾分数和兴趣,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这种方式适合于对高考完全不懂,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的家长,当然有时间、有精力,但懒得操心的家长也可以选择此方式。
二、亲力亲为,自己填报志愿
这种方式,虽然过程比较繁琐(至少辛苦一年),但可以做到过程清楚、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后就不会留遗憾。最关键的是,与孩子共同努力的过程,很有成就感。所以小编推荐家长选用这种方式。
去年小编刚经历了女儿志愿填报的整个过程,最终被一所重点大学踩线录取,实现了高考分数的保值。今年又帮三个朋友的孩子填报志愿,一个踩线,两个以超一分的录取分数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下面讲讲我的经历,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最早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填报志愿还可以找机构。后来还是听一个好朋友(他女儿也读高三)问我,要不要去机构咨询才知道。后来一了解,竟然要花1.4万(我是选择的志愿填报和自主招生两项服务),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自己把这钱挣了。
虽然没有报名,但我还是加入了这个机构的QQ咨询群,事先也问了:"如果我最后没有选择贵机构,能在群里咨询问题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我就专门准备一个本子作记录。
2.2017年,女儿刚读高三,我开始收集、整理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9月份,我通过宣传单和网络,又了解到了两家机构,也加入了QQ群。在里面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咨询相关的问题,而里面的老师也会有专人负责回答。
起初,我也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就在里面只看不说,并把觉得有用的信息复制下来,有的专门保存在一个件里,有的摘录在本子上。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志愿填报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在QQ群里,我发现有其他报机构的工作人员,混进来打广告。我也没管那么多,都一一进行联系并加入到他们的群里去。我当时通过这种方式加了5个群,然后在不同的群里了解到不同的信息,逐渐丰富了填报志愿的相关知识。等到对志愿填报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就在群里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一般都会得到专业的答复。
4.11——12月份,有的机构开始在一诊前后出售一些资料,比如:高考志愿指南,***年至***年录取分数统计等。这些资料虽不是官方发布,但数据都来自官方,很有参考价值,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相关的招生政策、近三年本省各批次的批次线、调档线和录取线,以及各大院校在本省的招生简章和人数变化,避免了在网上海查的麻烦。
三、通过上面方式学习了志愿填报的知识,再来说说家长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1. 基本的政策和概念
包括考试政策、考试准备,什么是批次线、调档线、录取线、线差、等位分、专业级差,什么是(模拟)投档、脱档,哪些奖项要加分,加多少等等。
清楚什么是一批次(一本)、二批次(二本)、三批次(三本或高职),什么是提前批,什么是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什么是征集志愿等。
如果你是少数民族,还要了解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等。
2.了解特殊的招生政策
现在除了提前批和普通批两种招生方式以外,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招生的重要方式。
这些学校都集中在985、211,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 ,通过最终考核,就能实现低分读名校的机会。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大多学生都是以这种方式招收进去的,真正靠裸分考进去的,只占少部分。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比较优秀,也获得过相关奖项(国家级最好,至少省级):理科类的奥林匹克竞赛,科类的全国作大赛等,就一定要准备让孩子参加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招生。
通过考核的学生,在录取时可以得到5——60分的加分,甚至有的大学,只要过了一本线就录取。
去年,我女儿最想读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当初过了综合评价招生的初试,但在复试的环节,由于竞争压力太大,面对考官提问的时候,紧张过度,表现不好,以两分之差失之交臂。还是准备不充分啊,至今她都感到遗憾。
四、怎么选择学校
过完春节,三诊(三模)结束后,根据女儿的分数,我基本知道了她的大致方向,开始着手准备选择大学。
1. 根据女儿的专业兴趣,按照"冲、稳、保"的策略,再结合地理位置、专业冷热度等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在"冲"层次,我选择了十所学校,"稳"的层次选择了二十所学校,在"保"的层次选择了十所学校,共计四十所大学(冲:稳:保=10:20:10),按录取分数从高到低呈阶梯分布。
2. 再一一查看每所大学的办学历史、科研实力、招生简单和近三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主要包括近年来各大学:招收人数的增减、对身体的要求、有无分数级差、专业优势等。通过对比,我剔除了20所,剩下20所(冲:稳:保=4:12:4)。
3. 2018年6月,高考结束后,成功填报志愿。高考刚一结束,根据女儿的估分,将之前预选的学校,作进一步删减,只保留了10所(冲:稳:保=3:5:2)。跟女儿一起,在10所学校中确定了6所((冲:稳:保=2:3:1))。
最终女儿运气较好,在"冲"的第二个志愿"捡漏",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这里要说明的是,小编所在的四川省,2018年的平行志愿是6个,今年已经调整为9个了,对学生而言,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其它省份也大同小异。
与孩子一起奋斗的日子,是一份珍贵的回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虽然繁杂了一点,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家长们提供一点借鉴之义。
衷心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来年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
关注豆爸侃教育————生活培养人生态度,教育开启价值投资!
上一篇:高考体检注意(2022高考体检注意事项来了) 下一篇:高考几号报志愿(快来看看你什么时候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