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本科考研去哪个省好考(到底是考公难还是考研难) 本科考研去哪个省好考(到底是考公难还是考研难)

本科考研去哪个省好考(到底是考公难还是考研难)

  |  省考信息


  今年上半年省考,最受关注的是莫过于“公务员招考放宽年龄限制”,10个省份面向硕士及博士学历的年龄要求从35周岁以下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一些考生觉得公考打破35岁门槛,让更多考生有了机会;一些考生认为针对这类人群放宽年龄限制是“换汤不换药”,会让更多人被迫“卷”学历。

  到底是考公难还是考研难?

  前段时间,网友们热议的【#省考放宽年龄限制意味着什么#:会让更多人被迫“卷”学历?】话题引起了思考。

  近两年就业大环境不好,时不时传出大厂裁人的消息,很多未就业的同学纷纷走上这两条路——考公,或者考研;或者考上研究生之后再考公,要不怎么说“宇宙尽头是考编”。

  想必同学们都懂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想要的人多了,自然这条路,它就难了。如今,考公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

  去年冲上热搜的一个小县城岗位,招190人,其中有176个名额要求研究生学历!

  不少人这才回过神来:考公已经这么卷了吗?

  从备考成本看考公&考研

  时间成本

  从难度和科目上来说,考研比考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

  备考周期

  研究生:通常需要准备7-10个月

  公务员:通常只需准备3-6个月

  机会成本

  研究生初试在每年12月底进行,一年一次上岸机会;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省考、定向选调、集中选调四类考试,即使你只接受在川渝地区上岸公务员,一年至少也有3次机会(国考、四川下半年省考、上半年省考联考)。

  从考试机会来说, 考公的机会是要大于考研的。

  竞争比

  以2022年举例,2022年考研报名457万人,计划录取人数是110.7万人,平均报录比4.1:1。

  2022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212.3万人报名过审,平均报录比68:1。

  除此之外,以重庆为例,重庆省考和集中选调的平均竞争比分别为44:1和28:1,定向选调竞争稍低于其他公考考试。

  单从平均报录比数据来看,考公似乎比考研更卷。

  但是大家也要理性分析,考研竞争比的学科差异明显,人文社科类学科竞争更激烈,如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学等专业的报录比远超于4.1:1。

  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公还是先考研?

  很多本科应届同学也会犹豫,是本科毕业就考公,还是先去卷个研究生再考公。

  以2021年和2022年国考为例

  2021年:专科生可报岗位占2.1%,本科生可报岗位占94.2%,研究生可报岗位占80.4%(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占5.8%)

  2021年:专科生可报岗位占2.1%,本科生可报岗位占94.2%,研究生可报岗位占80.4%(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占5.8%)。

  2022年:专科生可报岗位占1.5%,本科生可报岗位占93.1%,研究生可报岗位占80%(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占7%)。

  可以看出,国考岗位对专科学历要求的岗位是少之又少。而对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的岗位占了绝大多数,且今年比去年多招录近4000人。

  目前不仅仅是国考,各地省考对学历的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

  那应该本科毕业就考公,还是研究生读完再考公?可以看以下两点:

  ①本科专业考公竞争大,可以选择考研换专业

  如果本科专业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在多数考试中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其实可以考虑先考研再考公,考研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如经济学、法学门类下的专业。

  ②最终目的如果是考公,建议直接考公

  单纯就是想要铁饭碗的同学,更建议直接考公,而不是曲线救国先考研再考公。如果同时还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以便在未来的仕途中发展得更好,可以选择公考上岸之后在职考研,会比直接考研要简单一些喔~

  所以同学们先打好自己手里有的牌,利用应届生身份考公是最好的选项,而不是选择风险更大的考研。

  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都是难度很大的。但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一定要明确目标,认真准备!

  校友邦致力于陪伴大学生找好第一份工作,提供靠谱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平台已累积服务700+所高校,500+万名大学生,全国多家地方人社,2万+企业用户。进入官网https:ent.xybsyw.com#login(在浏览器打开)可了解更多。


上一篇:本月省考是几号(江西省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时间调整)

下一篇:档案缺少材料省考(公务员政审时高中档案不全由谁负责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