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省考信息 > 广东省考面试感悟(三万字内容的广东省考无领导小组面试感悟) 广东省考面试感悟(三万字内容的广东省考无领导小组面试感悟)

广东省考面试感悟(三万字内容的广东省考无领导小组面试感悟)

  |  省考信息


  给第一次进面的考生介绍一下无领导的基本情况,以及更重要的,分享一下对无领导的感悟和经验。也给了解过无领导的人回顾一下,欢迎多多讨论,批评指正,友善发言。希望能对看本帖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先看无领导考察人的哪方面能力,根据某一张网图,测评要素包括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合作意识、影响力、组织能力、成熟度七大内容。罗文觉得虽然这个不是考场上的评分表,但是差不了多少了。我们逐个来看。

  倾听能力:专心聆听,及时沟通.有表情,不随便打断别人

  口头表达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言流畅、清晰,有吸引力,语调语速适宜,抑扬顿挫

  思维分析能力:提出独到见解。论据推理严密,旁征博引,洞察他人观点并以适当形式表示支持

  合作意识:注意角色位置,不以自我为中心,友好待人,照顾别人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组织目的

  影响力:有感染力;关注对象的语调手势等;影响力:控制全局;利用资源:提高讨论成效,促成一致结论

  组织能力:既能主动发言,又能顾全他人,组织大家发言,及时向他人提出疑问,发言能综合他人意见,适时概括总结

  成熟度:成熟与风度、负责、行为灵活、人际敏感、情绪稳定、善于承受压力

  对于这几个指标,我说一下第一时间想到的内容,更多详细的感悟可看后面的文字。

  无领导小组讨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和个人总结。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广东的个人总结是全部考生都要参与的。除了深圳的事业编和深圳海事局的题目要推选一位考生总结,有点特殊。个人陈述主要考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是和结构化面试的现象分析题非常类似的部分。

  关于影响力。有说法是如果达不成一致,则大家的分数都在某个分数线往下打,差距也会变小,所以建议守擂选手希望不一致,攻擂希望达成一致。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从考场实际情况来说,基本上每一年都有达不成一致的场次里面第一名九十分的。因此罗文觉得达成一致与否并不是特别重要。还是得看发言质量的差距,这种差距才是拉开分差的关键。并且,打法还是要遵循常规的套路,不要追求怪招难招,故意地反对,故意地大肆拖慢节奏。

  关于组织能力。其实并没有上文“组织大家发言”这么极端,无领导讨论说明了,此次讨论没有上级,不能指定谁的发言顺序,但是可以顾及到很少发言的人和少数派。对于很少发言的人或者没有发言过的人,你在自己的某次发言后说“X号考生对于这个选项还没有发表过意见,我们可以听听她的观点”,可以为他争取一次发言机会(可以称为“cue人”),这样全场的考生都发过言,讨论也显得更加充分。罗文认为,最好不要点明“X号考生本场很少发言或者没有发言”,给这位考生留些面子,考官对谁积极谁消极也心里有数。cue人最好不要太多。cue少数派也是必要的。少数派是指,对于大部分人都想选择的某个选项,某人不同意该选项的入选。cue人的时机,原则是不要太密集。回应上一个人就不要cue上一个人。回应之前两轮到三轮的,就可以cue.这个两三轮前发言的人

  关于成熟度。在练习的时候。有人会上头或者说话很急,特别是抢话抢的很激烈之后,语速降不下来,或者是观点争执交锋后变得很上头。这就显得很不成熟。

  题目类型

  注意:个人陈述完成任务一,自由讨论完成任务二

  以下前面是题目涉及内容,后面是题目的问法

  选调2019年

  十项民生工程(民生类)选五排序

  A市科技创新九条(科技创新类)选四排序

  养老对策(养老类)补充选项选五并排序

  城市病(城市问题类)选四排序

  老旧小区10个问题(三旧改造类)选三,任务二选三提对策

  公益活动资金分配(公益活动类)六选三资金分配(变向排序)

  19年省考还没有无领导,深圳市考只有到了21年3月才有无领导,可以说是跟随省考的步伐,22年市考的某些方面也是紧跟省考。对比其他年度,19年的任务是比较重的,很少只选三个的,甚至在个陈有三个任务,同一题目内要做到补充、选择和排序,任务量非常大,20、21、22年的趋势是任务量减少,应该是重点考察考生对选项的思考和论证。

  选调2020年

  A市就业策略(就业类)补充选项选三

  A市舆论引导(舆论类)选三

  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营商环境) 任务一:补充,任务二:选3,自由讨论不用确定唯一的补充选项。

  巩固脱贫民生举措(脱贫类)选三排序

  APP网络信息和安全(网络安全)补充选项选三

  民生政务平台(政务平台建设和民生类)补充选项选十

  省考2020年

  质量强省(质量类)选三排序,任务二选五排序

  限制粮食浪费开放题(根食类)确定三对策的开放题

  规范线上教育培训(双减类)确定三对策的开放题

  生态环境10项指标(生态和指标类)选三 任务二100分赋分

  人才引进难和留住难问题(人才类)选三排序,任务二选五排序

  干部直播带货开放题(直播带货)确定三对策的开放题

  脱贫攻坚评选(评选类)七选二

  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经济类)任务一:只补充不选择选项,任务二:选3,自由讨论不用确定唯一的补充选项。

  2020年居然考了三次开放题,守擂人狂喜。形式做的好的人也喜欢这种题。

  选调2021年

  普法宣传典型案例(宣传类) 选四排序

  老年人智能服务 补充2选项选5排序 任务二选5排序

  新业态举措(新业态类)选四排序

  乡村振兴指标(指标和乡村振兴类)选三 任务二100分赋分

  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消费经济类)选三排序

  省考2021年

  消费维权宣传(宣传类)选三

  10个红色纪念地点(红色党建类)选三

  邻里中心场地分配(分配类)9选五,面积分配

  刺激消费措施(消费类)选三

  互联网+医疗(医疗类)选三排序

  五四活动策划开放题(五四类)确定一活动的开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非遗类)选三,任务二选三提对策

  名厨之乡举措(宣扬名气类)选三

  22年选调和省考在考题上是一致的

  7月3日上午消费 选3排序任务二选三提出对策

  7月3日下午健身 选3

  7月4日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选3

  7.4日残障人士资助 资金分配

  7月5日上午乡村建设 选3排序任务二选5排序

  7月5日下午网络消费 选3任务二对策

  7月6日上午二十大 确定一个活动的开放题

  7月6日救灾应急 选3排序

  简单再提两嘴深圳市考的变化。一是时间上跟随省考的变化,6人以下30分钟,7人以上40分钟。二是问法跟随。深圳22年的心理服务体系和统一大市场两道题也是选三,任务二选三提对策,垃圾分类执法岗考题比较类似,选五,任务二选五提对策。对于深圳市考的变化,罗文认为,应该是更注重选项的论证,对于对策的考察比重降低。

  审题。审题一定要仔细地去看。比如上面这种任务一和任务二不一样的,小罗认为,如果在个人陈述答了任务二的,如果任务二只是比任务一多出提对策的,那我觉得还好,可能会扣一点分,如果任务一二完全不一致的,基本个陈都得完蛋。再比如五四那道开放题,任务一的要求是“以创新性,可操作性为标准,设计活动形式,并说明理由”,那么个陈应该要紧紧围绕创新性,可操作性去回答。其他类型的题目如何审题,小罗会另开贴说明,并讲明如何答出亮点。

  如果有人审题错误的话,可以打断。因为现在的考试对打断的容忍度提升了,题目明确了允许打断。如果自己是审错题了被打断怎么办?最好是在打断的人发言后紧接着发言,说:“我刚刚被某号组员打断了,”,可以大方承认错误,比如可以跟着其他组员的意见走

  个陈部分

  个陈的基本套路是问好+背景引入+帽子+金句+政策+例证+道理论证+结尾

  问好。“各位考官好,各位组员好”“尊敬的各位考官,亲爱的各位组员”,个陈开头都应该是问好,这不必多言。“组员”替换为“考生”也可以。用通用的称呼即可,最好不要用“考员”(罗文在点评时遇到过“考员”)或者其他自创的称呼,在问好这点上,不用创新。

  背景引入。可以说一下当前出台什么政策,或者是当前是什么样的大趋势,比如,有时候三四个人都会讲:“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需求收缩的三重压力”或者“通过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是提升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这些罗文感觉都是比较常见的。应该来说,特别常见的就不要使用了,积累是可以的。小文推荐的引入是例子,这很考验积累,但是正因为需要积累,所以很罕见,很吸引眼球,如果积累了,要少用,以防别人偷鸡。比如“从歌舞史诗的只此青绿到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宣传上创新才能使得更多多的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

  帽子。我个人比较喜欢三字机构的帽子,如“重监管、强宣传”,类似的还有。重、优、促等等。第二个是这种“思想先行,XX紧跟,本领补充,制度兜底”感觉有先有后,但是由于套路比较固定,所有都可以XX先行,XX补充,很容易被视为培训痕迹太重。同理,罗文也不推荐“三个着力,四个聚焦”。第三个就是在题目中抽取三个四字词来做小帽子,最简单也最方便考官知道你选的是大概什么内容。随着反培训的考场趋势深入,太套路的帽子一定要摒弃。再推荐一个帽子的形式:“以资金支持为抓手,以保障群众创新为基础,以提升国际化应对能力为展望。”关键是为抓手、为基础、为展望。由于内容需要花心思去填充,因此培训痕迹也不会很重。

  金句。金句在使用的时候最好可以捎带解释一下金句和本话题的关系,增强联系,让考官知道用这个金句是很适合本题,不是纯背积累,感觉到本人的思考。(加点不解释很牵强的例子)金句有另外一点,罗文烦请读者注意的是,很容易重复。后置位在个陈的时候会很经常发现自己写的金句已经被前面的人用了。这时应该怎么办呢,有的人会觉得自己辛苦背下来写下来了,必须说出来,即使别人已经先说了。小文的建议是,果断地把自己的重复金句给划了,不说出来。因为考官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抄袭第一位说出来的考生,或者认为你没有新意,总之这种重复说的做法不会加分,甚至很可能扣分。

  背诵是必要的。一是背熟了可以应急,二是新手背多了才会熟悉,才能摈弃这些套路,做到无招胜有招,而这些基础是多背。因此,即使是以下这种套路化的观点也可以背背。“一、资金投入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是第一动力,而缺乏资金的投入,再好的政策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发挥好政府财政资本的投入的引导作用。虽然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但是具有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其可以产生一些扶持和激励的意义,可以引领更多的资金涌向某一领域。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出自《荀子·劝学》,大意是说,木材经墨线比量后加工便可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被磨刀石磨过就会锋利。监督是对工作具体执行者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检验,目的是可以使执行者、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监督是也是日常工作中、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剑。比如,从2016年起就对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连续五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政策。据22年的考场反映,考官不喜欢“政策怪”。我认为政策怪有几个特点。一是政策举例不贴切。如22年7月3日的消费题第7项消费产品缺乏创新。这时如果提一个“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样的句子罗文认为放在这里是不贴切的。第二是言必称政策。政策大量充斥着个陈的发言,个人的思考和论证过于缺乏,让人感觉像是政策的背诵和复读机器。


上一篇:广东省考面试如何拿高分(广东省考面试需要报班么)

下一篇:广东省考面试技巧(广东省考无领导面试要怎么取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