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国考的重要性(公务员考试建议自学吗?)
推荐文章
一战上岸的老学姐来回答这个问题。
你以为考公单单是谁努力很上岸的决胜局?
大错特错!如果掌门了高分技巧,完全是碾压局!
二本学渣一战应届高分上岸,行测83、申论78,看到这个问题,再回顾自己的考公之路,简直就是抄小路+弯道超车。
掌握住靠谱的备考方法,直接在考公的万人跑道上领先,备考道路无比顺畅。
当别人还在埋头苦学基础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技巧的提升。更不用说有的小伙伴还在纠结教材的网课了。
毕竟考公拼的不仅是努力,方法找对才是真理。
先说结论:公务员考试,自学很好,自学很好,自学很好!
我备考的时候就是自学三个月,从什么都不懂的公考小白到最后的成绩第一上岸。现在距离国考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和大家说一下考试中的坑和我的一些备考经验。
一、备考计划
基础阶段
打基础的时候就是要以教材为主,先利用一段时间去了解考试相关内容和题型,我当时用的是华图的模块宝典,它不同于其他机构的书,华图的在质量上很好,内容的排版可以让人很容易判断出来考试的重难点。
但是,千万不要有我就看这一本书,看完后再去刷题,这样考试就没有问题的想法。面对几千比一的报录比,只有勤学苦练,才会有上岸的机会。在看教材的时候,肯定会有看不懂的地方,很正常,耐心看下去,把那些看不懂的勾画出来,后期学习技巧的时候认真将这一部分学完就可以了。
强化提升
通过教材的基础学习之后,就应该转变方向进行学习了,毕竟教材上能够看到的都是系统的知识点和自己攻克不了的难关,所以这个时候我将目光放在了技巧视频课上。
虽说咱是要自学成才,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纯纯靠啃书去学习。选择课程是很关键,所有目标要明确,我们要找的就是技巧性强、实战性强的课程。
我是找的潘铭国考课进行学习的,行测和申论讲的都特别到位,那些之前不懂的知识点都可以理解了,可以说是我国考生涯中听过最厉害的课程了,老师讲课的逻辑性巨强,思维框架也很清晰,内容上直接就是考试的重点。把行测中各类题型的技巧讲的很透彻,难点的地方经常用例题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加深我对技巧的理解,而且还提升了我做题的速度。
学完技巧之后就要进行练习,刷题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进行小模块的练习,从小的地方抓起,之后在进行整个模块的练习。进入刷题阶段就会发现技巧的实用性,就比如我在做资料分析的时候,遇到.36(1+3%),要是在学习之前,我肯定会傻不愣登的拿笔一点一点计算,现在直接利用直除法+估算法,根据选项的数据判断首位或者前两位就可以选出来答案。
速度要有,质量也要保证。刷题的时候我用的是粉笔的行测5000题和申论100题,里边都是历年真题,每次做完之后进行总结复盘,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再次学习。
冲刺阶段
这时候就要进行套题的训练了,这里一定要选择真题进行练习,并且在开始之后进行计时,把握一下时间,进而调整自己的做题时间和顺序。至少要保证每天一套行测+一套申论。
二、备考方法
行测
1. 资料分析这一部分的数字很多,出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以材料、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图表在找数据的时候很好看,材料型的就会有些眼花,再加上还需要计算大额的数字,难免会认为这里偏难,我在不知道技巧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资料分析就是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列式子计算,公式都是固定的,有的题型会需要进行格式上的转变。
这里在进行备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常见的名词的含义记清楚,比如说同比和环比谁是上一周期相比,谁是和去年这个时间的数据相对比,如果搞混了分数就别想拿到了。
另一方面,这里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采用直除法、估算法和特殊分数法。根据选项中的数据首位受否相同来保留位数,不同的话直接计算出首位就可以了。计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有时候估算放大的范围太大也会影响答案的正确性。
2. 言语理解这一部分抓住所给文段的关键点去进行选择,并且要多积累一些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对于阅读类的题目,根据题干中的引导词去判断题型,比如说题目中出现主旨、主要说明、意在等词语就是主旨类的题目。
这时候带着目的进行阅读文段,将文段进行分句。第一步就是去找关键词,第二步判断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或者其他具有引导性的词语,像由此、但是、研究发现等,根据我的经验,这些词语的后边就是文段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态度。
对于逻辑填空这个考验日常积累的题型,就要多看多写多练,在进行选词的时候,注意分析前后的逻辑关系,可以根据感情色彩、语义、程度轻重来选择,遇到感觉都符合的情况,对语境进行分析。
3. 判断推理就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里比较考验逻辑能力。
对于图推来说,牢记元素之间的规律是基础,还有有一双发现规律的眼睛快速定位考点。比如题目中所给图形相似的时候可以考虑黑白运算和遍历,这里普遍简单,黑白运算的特征很明显,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九宫格,不过有的会是平移,所以还是要判断清楚。
加强削弱类的题目有点像言语里的阅读,不同的是阅读是找出观点就可以,这里不仅需要找出观点,还要选择出支持或推翻观点的句子。做题的时候专注关键词进行选择就没问题,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的直接排除。
4. 常识和数量这两大难关,很多人在这里会直接选择靠运气,运气是一部分,另一部分简单的题目还是要掌握到自己的手里的。
常识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多进行积累,像经济、文化、哲学、地理等,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高频的考点进行积累,做到熟记。
数量这里找到解题思路和进行计算都是一大难题,汇集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做起来比较费时间,所以在这里要抓住模块中简单容易拿分的题型,有针对性的练习,保证简单题型的分数。比如年龄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历年都是固定的题型,只要多家练习,牢记各种公式,这几种题型都是可以保证分数的。
申论
申论在前期的基础阶段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多去练习。这一科目不听课程自己去看书学习的话,效果是很不好的,思考方向不正确的时候还有可能把自己绕进去,所以在进行备考的时候果断就去听潘铭国考课就好。
潘铭老师绝对靠谱,根本不存在什么弯弯绕绕的内容,老师讲解哪一个模块,跟着去哪一个模块去练习就好了,老师的破题思维是一绝的,只要跟着步伐进行,就算再复杂的题目也是可以化繁为简,很快找出重点。听完课之后,对答题方法进行实践后会发现,运用思维框架就算是大篇章的材料也可以快速找到关键词语。
之前做的归纳概括题,总是抓不住材料的重点内容,感觉材料的每一句都想写出来。现在根据关键词法和结构阅读法能花很少的时间去分析材料,概括出来的内容也基本符合。
小题部分
包含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几个题型。
开始的时候可以模仿老师的思路进行题目的解析,对于关键的知识和方法记下来。我在复盘申论的时候发现,这一部分的题目的方法就是概括+总结。
第一步,快速读题,了解题干意图。
第二步,回归材料,根据题干种要求的相关内容,寻找相应的关键句,然后提炼关键词,最后进行提炼和总结。
这些题目的答案都是可以在材料种找到的,如果是提出对策题,就寻找材料中相关观点的句子,好的事情支持,不好的事情反对。可以从原因、影响和做法等方面入手。
贯彻执行题也就是对于公文格式的考察题,这里在内容上也是很容易的,根据材料提炼出来就可以了,但是在这一类型的题目中,书写的格式格外重要,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除了对备考方法不断练习,还要对各类公文的格式进行积累。
大作文
大作文首先有精准的论点,看题干中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材料提炼出中心论点。作文的标题可以用“关于...的...”的格式,在进行论证的时候的分论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存在材料之中的,可以从材料中查找,也可以结合材料用自己的想法进行论证,但是切记不要偏离材料。
写作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清楚每一个分论点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作的时候进行填充即可。
内容上语句通顺,逻辑结构清晰合理就可以,并不是非要华丽的语言,但是首尾的地方最好还是写的吸引人一些。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素材多进行积累,像好词好句或者名言都可以积累着用到作文当中。
备考的过程中只要找对方向,掌握住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去学习。这也是我备考时的一些经验,相信一定对你们有所帮助。
上一篇:肇庆税务局国考面试(公务员面试时间确定) 下一篇:自考专升本能考国考么吗(专升本学历可以报考公务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