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报(新高考专业组志愿怎么填)
推荐文章
2020年,第二批新高考省份天津、北京、海南实施新高考,采用“3+3”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
2021年,第三批新高考省份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采用“3+1+2”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
程老师采用四维度分析法(招生计划、选科要求、投档模式、专业组设置),对专业组填报的填法和几大难点,提供以下的分析和注意事项。
新高考省份中无论是第二批还是第三批省份,先要了解“专业(类)+院校”&“院校专业组”的甄别!
新旧高考填报志愿最大的区别,新高考是专业类/专业组优先,旧高考是院校优先。
院校专业组
八省的招生计划还未出,现以长江大学在天津2020年(新高考元年)招生计划为例,来阐述“院校专业组”的概念:
下图中,“院校专业组”由“长江大学”根据在天津市所有招生专业(34个),招生计划(79人),按不同专业的选科要求,划分为02、03、04、05专业组。
02组8个专业类22人(选科不限);03组5个专业21人(物化地三选一);04组11个专业类20人(物化生三选一);05专业组10个专业类16人(必选物理)
02组
03组
04组
05组
因为天津是3+3平行志愿模式,不会像第三批省份分首选物理或历史;但在招生专业和计划中会明确03组专业(物化地三选一);04组专业(物化生三选一);05专业(必选物理)的选考限制。如果不符合选考要求,无法填报该专业组。第三批省份中也会有此限制。
另外05组计算机类,代码31,填报时为“一个专业”,属于大类招生;入学后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再进行专业分流到具体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新高考专业组的模拟志愿模板
最终所填报的志愿如上图,专业组内专业按照平行志愿模式录取,考生需按录取分数高低、专业喜欢接受程度、心理预期、就业因素等综合条件做排序填报。
即使考生没填02法学、07护理学,如果其余6个专业没被录取,但分数够02/07专业录取的,也会因为填了服从调剂,将调剂到法学或护理学专业录取。
专业组平行志愿,给家长和考生到底带来了哪些重大风险?
1、一二本合并后,院校历史数据参考性降低(比如赋分影响);
2、对考生和家长的填报知识要求提高(尤其是各专业分数和填报数量增加);
3、在同一个专业组里中选择余地变小(冷热门搭配的甄别难度);
4、不同高校相似专业组更加难以判断分数(全国目前都没有同类专业组的数据排名);
5、专业分差较大的专业组可能是坑(极容易被调剂);
6、不限选考科目专业组会造成考生扎堆填报(录取分数会增加);
。。。。。。。。。。。。。。。等等
第一难点:一二本合并后注定出现的现象
从已经合并一二本的省份(浙江、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北京、广东、海南)的首年录取数据分析得出:
1)历年院校和专业分差线差已经没有意义;
2)同一分段的人数可能超过四五百人,分数密度很大,出现报考聚堆现象
3)原一本和二本压线院校的专业录取分变动大;
4)冷热门院校/冷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将拉开距离;
5)高分掉档,退档风险增大
这是新高考改革趋势,不可逆
虽然批次合并后选择余地变宽,更容易凭兴趣选专业。一些高校出现了“大小年”情况,增加了考生“捡漏”的可能性。
但在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下,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因素,仍然是考生本人高考成绩所处位次和排名,以及院校往年录取位次。而由于批次的合并使得以前很多数据失去了参考价值,因此增加了院校选择难度和志愿填报风险。失去本科一批、二批分数线的“庇护”消失,以往录取数据参考价值降低,志愿填报变难,部分考生很可能因对学校层次不了解而填报失误。
最典型的2017年浙江考生646分,全省排位5000多名,填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三本)被录取;
2019年山东考生614分填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三本)被录取;631分填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二本);天津考生609分,填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二本);637分考生,填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二本)被录取;
2020年河北考生629分,填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二本)被录取等;
作为对照,可以参考其他985高校录取分数线:浙江大学(650分),武汉大学(645分),华中科技大学(638分),四川大学(620分)等。都是首年一二本合并后的填报志愿里的“惨案”。
湖北、重庆、江苏、福建考生将面临一二本合并后的风险
第二难点:院校专业组对录取数据有何影响
实行院校专业组后,同一院校内冷、热门专业组的录取分数是否会拉大?冷门没人报?两极分化?
以北京2020年(新高考元年)为例,以各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数进行分差计算对比:
并没出现冷热门专业组之间分差拉大现象
并没出现冷热专业组之间的分差拉大
并没出现冷热门专业组之间的分差拉大
这是因为各省的赋分制导致选考科目之间分数差距减少或增加引起的,说到底,还是选考科目人数影响的!
尤其天津、北京的赋分制是“三分一赋”,对于中分段的考生扎堆后,高分专业组够不着,只能报低分专业组;且高分专业组选科要求苛刻(非物理一种,三选二),不限选考的均可报;这两重因素造成冷热门专业组分差反而不会拉大。
对于再选科目赋分后,考生之间的总分数差距可能出现变小的情况(尤其是赋分等级在B-C段的考生,竞争最激烈,同分人数最多)。
程老师建议:想通过提高再选科目的分数从而提升自己的总成绩难度比以往更大。
A、选考门槛要求更高的,越容易爆冷;选考门槛越低的,专业组和专业分数竞争越大;
B、对于高一考生,选科时尽量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
C、对高三复习备考考生,提分可以集中在三门主科语、数、外上;
D、在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时,换算成、理排名,5分以内均属于稳定的情况;
E、报考医学、师范等热门专业组时,会出现录取位次升高的情况,预估分数变化在5-15分;
F、专业组会导致某些院校冷门专业组分数的大幅下降,报考时此类院校或是“捡漏”机会;
第三难点:隐藏在专业组中专业设置的“天坑”
这类高校的冷热门搭配是普遍现象(不限选考)
湖州师范大学01专业组设置里,三个专业分别属于法学类、学类、经济学/管理学大类;
如果考生分数够不上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填了01专业组,即使不填俄语&知识产权专业,也会被调剂到学院和法学院录取。
这个专业组还敢不敢报,要不要报?除非你无所谓,只要能报上就好,这类中分段的院校普遍存在这种不同大类的专业进行搭配组合的现象,需要家长甄别,且必须对所报专业学什么,考生是否喜欢,毕业就业的难度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判断!!!
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05组,预防医学+经济学的组合,2020年录取分数都不低于640-650分,有这个分数值不值得报?上海财经大学(641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22分)的金融学热门专业随便报,保研比例也高;五大行和期货证券公司不会去华科做校招,就因为是985双一流吗?
还有就是,预防医学为啥不放在04组的临床医学类里招生呢?为啥经济学非要放在物理组招生?
经济学类是个选科限制较少的专业,绝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类专业对选科都不做要求。
经济学类选考不限制,属于理兼收
华中农业大学(211),01专业组里,经济学管理学类+社会学+学类专业。为啥不可以单独将社会学和学类单独划一个专业组招生呢?非要这样搭配的招生吗?不填服从调剂,就可能滑档。
试问,到底是谁在“挖坑”?谁在制造“麻烦”?谁在制造“焦虑和无解”?
第四难点:招生计划与选考人数严重失衡
全国各省编制的平均招生计划,物理类占70%,历史类占30%;最终的选科数据,以本省当年发布的招生计划为准(2021届高考的招生计划会在5-6月公布),以下仅供参考!
新高考八省首选科目情况分析
2021年注定是湖北高考生史上最难的一年2021年注定是湖北高考生史上最难的一年
湖北省首选物理51%低于全国平均53.99%,首选历史49%高于全国平均46.00%。跟2020年的实录招生计划的比例相差巨大。
湖北省2020理科,截至二本实录121311位(含一本实录54896位)占理总招生计划的73%
湖北2020科,截至二本实录44904位(含一本实录12571位)占理总招生计划的27%
这个“天坑”完全是考生避难就易造成的,也同时说明考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到将来高三填报志愿时选择什么专业,将来的职业方向,以及自身能力擅长和喜欢兴趣所在。这就是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和做充足的数据分析。找专家填报志愿,规避可能出现的以上问题。
程老师建议:
1,若考生选考科目中没有突出的优势科目,成绩较为平均,那么选择选考科目人数多的学科,对于赋分相对会更有优势。
2,湖北省选物理考生,按高出15-25分去冲刺填报志愿,且录取概率大。
3,湖北省选历史考生,成绩在中分段的几乎没有冲刺志愿,保底志愿录取概率大。
了解专业是填报志愿的首要条件
2021年春节前,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正在协调部分高校重新修改招生计划数,将不限选考要求的专业从物理组中调拨出来,放在历史组中招生,增加历史组的招生计划。相信其他省份也在做相应的调整。但这些都是补救方法,在不增加新的招生计划前提下,这些存量的调整都是杯水车薪。
相对于新高考实施后的,浙江考生弃考物理,江苏考生弃考化学诸多现象,要引起广大家长和考生们的高度重视。新高考是个新事物,志愿填报也是关系到孩子在18岁时的重要抉择。怎么填?怎么才能填的满意?
请持续关注程老师的后续分享,请点击关注,转发收藏和评论!!!
END
上一篇:新高考志愿信息(新高考制度下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早知道) 下一篇:新高考志愿填报优势(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后志愿填报有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