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公务员考试应届生优先录取)
推荐文章
⒈近年来,有关公务员考试的热门议题之一是放宽年龄限制,将现行的“35周岁以下”门槛改为40或45周岁以下。这一议题实际上反映了职场中年危机的存在。许多人在职场中工作了十多年,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却面临着职场压力甚至失业的危机。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机会众多,公务员岗位也向他们敞开了大门,更倾向于录取他们。甚至在公务员考试本身,应届生也更具优势。大量年轻人涌入公务系统,而中年人则承受着职场压力,他们认为这种情况存在不合理之处。
⒉中年人只是年龄稍大而已,就精力充沛、勤奋工作而言,他们不输给年轻人。在工作经验和沟通协调方面,30多岁的中年人的能力远非刚刚毕业的应届学生所能相比。不得不说,这种抱怨是有道理的。
⒊一直以来,公务员系统偏爱应届生,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文化程度高,学习新知识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大学生稀缺的时代,这样的选择似乎是合理的。现在的中年人大多也是大学生,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些岗位,过去的理由已经站不住脚了。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每年高校毕业季,大学生纷纷涌入就业市场,短期内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招录公务员,将岗位留给他们,甚至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不惜扩大招聘规模,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这似乎是一种两全其美、无可挑剔的安排。
⒋公务员招聘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因为公务员的工资依赖于税收。而创造财富和税收还是要靠企业的生产经营。从实际需求来看,选用一些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担任公务员似乎更合理。
⒌中国的公务员职位一般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专业技术岗位人数较少,要求较高,年轻人通常没有机会;行政执法岗位涉及处罚、监管和稽查等重大事务,人际互动紧张,刚刚开始工作的新人往往难以胜任。一线执法工作有着师徒传统,原因就在于此。
⒍而在人数最多、处理事务最广的综合管理岗位上,与人交往是必须的,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即使是简单的窗口办事员,他们的办事能力、效率和责任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更多的综合管理岗位要接受领导意志,与商户和个人打交道,他们在法律框架内办事的同时,有很大的个人裁量权。
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就步入政府大门的年轻人,缺乏社会阅历,没有工作经验,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人间疾苦一无所知。他们的办事和管理工作却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岗位上,执法人员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到他人的家庭和幸福。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呢?
⒏从这个角度来看,具有长期工作经验、处理过复杂关系的中年人可能更适合担任公务员工作。这并不是说他们比年轻人更仁慈,而是因为他们更能理解复杂的事情,体察人世间的艰辛,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⒐近年来,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了一些公务员执法僵化的个别案例。比如,今年3月,福州一家小吃店新开业,在门口摆放了几个开业花篮,结果被认定为“占道经营”,还未正式开张就被罚款。今年7月,河南一位骑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因为销售不合格的蔬菜,被罚款了11万元,而他的卖菜所得只有21.05元。外人觉得这样的处罚匪夷所思,但执法者却自信满满,并能找出相关依据。
⒑除了罚款的问题,农村还存在一种极具争议的罚款项目。农民屠宰自家饲养的猪,如果只是自家食用,问题还不算大。但如果卖给邻居几斤肉,就要面临几万元的罚款。过去,这样的事情简直不可想象,但现在却成为农村社会中常见的罚款项目。
这些政策和处罚的决策者大多是中年以上的干部,看起来与年轻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他们过去也是年轻的公务员。他们刚一毕业就进入了政府机关。当时的人际互动相对简单,主要是服从或接受指令;财务经验很少,以花钱为主,没有过缺钱找钱的日子。职业公务员擅长处理文件和会务,与人群接触有限,与真实社会有一定的隔阂。
基于这个理由,我赞成当代中年人的呼吁,即放宽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不仅应该放宽上限,最好还要规定下限。比如可以讨论禁止应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他们需要融入社会,有所历练,才能真正具备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除少数简单的技术性和内务型公务员外,大多数公务员岗位都应该设置年龄要求,以评估他们的工作能力,确保他们胜任工作。
考虑到工作履历和能力相对主观,年龄这一因素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市场上,公司对求职者的工作年限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岗位的重要性越高,要求就越高。一旦发现不称职,很快就会被降级甚至解雇。相比之下,公务员的录用标准要简单得多,几乎只看考试成绩一项,也没有失业的风险。
目前,公务员的招聘和考核模式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改革的目标是使公务员更加接地气,减少官僚气息。增加年龄要求,评估专业背景,增加合同聘用制度的比例,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应届生优势(公务员的3大优势)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很难考吗(公务员考试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