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信息 > 2018高考志愿报考咨询(填报高考志愿应该依靠谁?) 2018高考志愿报考咨询(填报高考志愿应该依靠谁?)

2018高考志愿报考咨询(填报高考志愿应该依靠谁?)

  |  高考信息


  #家长百问百答#

  只要和孩子一起填报过高考志愿的家长,都有相同的感受:填志愿真的太难了!时间紧、选择多,家长孩子意见不一,很折磨人。所以这几年高考填报志愿咨询费也是水涨船高,家长花了数千元钱可能还报不了理想的志愿,结果后悔莫及。

  高考季马上要到来,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填报理想的志愿呢?是找收费更高的机构,还是依靠老师,或者听任孩子自己的选择?下面先分析一下以上几种方式的利弊,再来说我的观点。

  一、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那段时间非常繁忙,他们一般只是按孩子的高考选科、分数和大致的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给出一个从各方面看上去比较理想的选择建议,其特点是面子好看,里子往往经不起推敲。

  例如,一位浙江考生2018年考了586分,与一段线相差2分。家长花了6000元钱,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帮忙填报,最后被上海师范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录取。这个录取并不理想,一方面汽车服务工程这个专业并不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学校缺乏专业的底蕴和科研学习的基础条件。从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毕业,以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深造,人家都不看好,同等条件下不占优势。另一方面,这个分数其实可以报考一些名声和地域一般,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校,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他这个分数如果选择其他的专业,如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或电子信息类专业,则可选的学校更多。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建议仅能作为参考,不可完全采信。

  二、高中学校老师的建议要看分数区段和专业类型。教师这种职业有升学率等考核指标,有名校升学数量为学校增光的要求;第二,教师这种职业交际圈子较小,对社会上的职业了解不多。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老师给你提供高考志愿建议时,也存在不足。例如,当你孩子的分数刚够上211或985高校,他们一般会极力推荐你报考985和211高校,因为学校里有考上名校的数量指标要求,至于会不会被调剂到“天坑”专业,他们一般不关心,这也即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相类似的,他们还会建议你报考名校的提前批,同样很多也是难就业难招生的专业。部分家长因为相信老师,而误了孩子的前途。

  中等成绩和想报考师范类、基础学科类专业的考生,可以认真考虑老师的建议,他们这方面比较熟悉,对学生给出的建议不含功利因素,相对中肯合理。

  三、不可过于顺从孩子的意愿。十七八岁的孩子,虽然独立意识很强,但大部分同学对社会、职业、专业了解很肤浅,如果任其选择,可能读到大学就后悔了。首先是孩子选科时,如果考虑以后就业,尽可能劝孩子选物理、化学。绝大多数的理工科类专业,都要求选物理,2024年后据说要物理和化学同时选。其次是要防止孩子凭情怀选专业。比如脑子一发热,想做艺术家、学家、历史学家等等,这些专业都是科类专业,高校招考人数少,大多专业就业竞争激烈,能有幸挤到金字塔上半部的人员少之又少。当然家里有矿或者确实天赋超常的孩子不在此列。

  高考填报志愿应该依靠谁?

  家长应该明白,真正关心孩子前途的不是高考志愿报考咨询机构、也不是孩子老师(他们也是分身乏术),更不能听凭孩子自己的想法,而是家长自身。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一、尽早开始谋划孩子的高考志愿。千万不能临到高考时才开始考虑孩子的高考志愿,而应该在高二选科时就开始着手谋划。高二选科定大方向,高三不断缩小选择范围。结合孩子的成绩区间,形成自己的高考志愿报考预选高校和专业清单。从高二开始到高考,很多孩子的成绩变化幅度很大,不仅仅是变得越来越好,也有可能平时较好,高考时退步很大。所以要设定一个成绩区间,再按这个区间去选择学校和专业。

  二、尽可能成为孩子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现在信息查询非常方便,家长只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掌握研究方法,确定孩子理想的高校和志愿并不难。

  要学会从本省的教育考试院网站上获取信息。这个网站上有每年高考的投档分数线数据、志愿填报要求等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分数区间、报考专业方向,确定大致的学校和专业名单。要学会看学校的专业特色。主要有学校的学科评估、国家特色专业、“双万计划”专业等,列入这些评价或计划的专业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范围。三是要学会通过招聘公告来了解各专业就业情况。平时通过招聘网站、人事网站,多了解相关单位的招聘要求,薪资水平等。比如,有些家长把握不好是读专科后通过专升本读本科,还是直接读民办本科。通过招聘广告,你就会发现,好多单位明确“全日制本科”时,特别注明“不含专升本和独立学院”。了解这一点,在为孩子填报志愿时,就能有个选择和规避。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没有化,做不了上面这些事。那你应该在你的家族、朋友中找一个信得过人帮你做这些事,或听取家族、朋友中化和社会层次较好的人员给你的建议。

  三、要学会与孩子多交流。很多时候,填报志愿时孩子和父母往往意见相左,并发生矛盾。故学会与孩子的交流,能充分让父母与孩子的想法逐步趋向统一,既有利于报考理想的志愿,又能促进家庭和谐。要注意这种交流并不是让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想达到三方面的效果:

  一是对孩子进行报考志愿基本知识的培训。在家长大量学习前提下,要把大致学校范围、专业特点、发展前途等通过轻松聊天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得越多,就会思考越多。当他确立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去追求这个目标,提升他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孩子了解越多,以后和家长发生矛盾的可能性越低。

  二是让孩子了解各种专业的特点。孩子在了解相关专业和职业时,常常会说一句话:我又没干过,我怎么知道喜不喜欢?这时要引导孩子从宏观的视角去了解一种职业、一种专业。比如,你喜不喜欢与人交往的职业?能接受去户外工作吗?如果经常让你面对电脑加班会感到无聊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或者现场观摩,排除或圈定一些职业或专业。

  三是让孩子和父母的意见接近一致。如果从高一就开始准备,经常通过与孩子聚餐、假日休闲等时间,有意识的与孩子交流,上述两方面的目的会慢慢达成,最终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在高考志愿上形成统一的意见。


上一篇:2018高考志愿山西(2018年山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

下一篇:2018高考报志愿时间(2018高考全国各地填报志愿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