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考信息 > 从科举到国考省考国家选拔(科举制度以前古人是怎么考公务员的?) 从科举到国考省考国家选拔(科举制度以前古人是怎么考公务员的?)

从科举到国考省考国家选拔(科举制度以前古人是怎么考公务员的?)

  |  国考信息


  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入仕从政当公务员,才是最体面的工作,而科举考试则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可是,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到唐朝李世民的时候才算定为基本国策。那么,隋朝以前的人,想考公务员,都有哪些办法呢?

  第一个办法就是没有办法,要么你一出生就是,要么你这辈子都很难是。武王伐纣之后,创立了周朝八百年江山,他把天下一块一块分封给后代和功臣,后代们在自己的地盘设置小朝廷,按时向周天子纳贡,形成一个个“国”,这就是最早的“封邦建国”。在这个“国”里,公务员都是世袭罔替的,形成一个贵族世代统治的体制,“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爸爸是公务员,儿子也肯定是,做官一定要有贵族血统。如果没有,那就只有服徭役的份。

  然而,到了春秋末期,有人觉得不公平了。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永远在金字塔尖,而有人只能像蚂蚁一样被人踩来踩去?平民到底能不能当公务员开始了大讨论,法、儒、道、墨、兵、阴阳等各派学说登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平民阶层开始崛起,社会形成了文武两个晋升公务员的通道。

  我们先说武。商鞅变法破天荒的废除了贵族的特权,贵族和平民一样,全部论功行赏,砍下敌人一颗人头赐一级爵位。这就打开了靠军功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比如战神白起,走的就是这条路,靠着敌人的百万颗人头,从一名百夫长变成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安君。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战斗结束后,一个个秦兵的腰上都别着七八颗人头,去找将军领赏的画面。当时,秦人上阵杀敌的热情很高,因为能获得爵位,有了爵位,就能当公务员。

  有的人不喜欢舞刀弄枪,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办法,先投靠成为大人物的门客,也就是幕僚,为大人物的政治斗争出谋划策。如果在此期间能够证明自己确实有治国才华,就被安排一官半职,成功上岸。战国时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喜欢收养门客,比如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门下有幕僚三千人。秦国的开国丞相李斯走的就是这条路,先投靠到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后被秦王赏识,直接出任长史,类似于情报局局长,成功当上公务员。

  但是收养门客的做法很容易拉帮结派,形成利益小团体。经过一千年的发展,贵族被彻底消灭了,出现了豪强世族集团,甚至有“一门三侯”“四世三公”的局面。比如,西汉末年的刘秀、东汉末年的袁绍,都是大世族集团。世族集团以维护小团体为根本利益,把控朝政,兼并土地,对抗中央,谁要想当公务员,就必须加入他们,否则连门都没有。

  直到唐朝李世民时期,把科举制度定位基本国策,不论门第、不问出身、自由竞选、唯才是用。从此,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而世族集团没有了繁衍的根源日渐衰落。科举制度历经1200余年,是古人晋级公务员的主要方式。

  但是考试的人多,国家能提供的公务员岗位少,最终能够考上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国家又在打压工商业,如果一个人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那他的一生就很悲惨了。

  到了现在,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个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然而,我们不必再一股脑全部扎进公务员考试中,可以创业、可以上班、可以考研、可以做学问,也可以做自媒体,我们主动选择的机会更多,人尽其才的可能性也更大。


上一篇:今年还能考国考吗(国考和省考的区别)

下一篇:伊春国考面试时间多久(2022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