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考信息 > 今年国考还会延期吗(2023年国考延期江苏省考也会延期吗) 今年国考还会延期吗(2023年国考延期江苏省考也会延期吗)

今年国考还会延期吗(2023年国考延期江苏省考也会延期吗)

  |  国考信息


  预言家走一波:江苏省考会延迟。

  已知2023年国考延迟,1月7号恢复考试。

  且原定于12.10日的北京省考、原定于12.17日的山东省考已经宣布延迟。江苏原定笔试时间为12.17日。

  因为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国考试题会随事实进一步变化,无法确定。且最近江苏疫情频发,几乎和山东不想上下。微博上江苏省考话题下也有人在讨论说ZF正在开会。外加外省回苏要提前隔离七天,最起码要在10号前发通知。最近“郑夜奔徐”又闹得人心惶惶。,地方管控又一步加强。

  所以我大胆猜测江苏省考会延迟,而且没啥意外的话也就这几天的事。

  (就看我会不会被刀吧。)

  准确信息不下来,考生们的心根本定不下来,或者说消息下来了依旧定不下来。光是一个国考延迟就直接把全国考生给炸翻了锅,大家的备考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君不见多少考生哭成狗,未语先哭三大碗。

  君不见对镜愁思掉头发,一把接着又一把。

  咳咳,言归正传啊。其实延不延期都不重要了,抓紧时间复习才是正事。如果省考不推迟,那剩下的复习时间就只有区区半个月。就算真延迟了,如果现在都没心思复习那延迟一两个月也能静下心去复习吗?

  这段时间应该是大家的冲刺阶段,自学的考生刷真题卷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成绩如何,跟班走的考生也应当进入最后的总结拔高阶段,关于这段时间的刷题步骤,我建议大家最好能一题三刷。

  第一遍刷题,按照正式考试计时去做,时间到不管做没完都要停手。核对答案之后去抠错题,想想自己错在哪,为什么错。根据失分的知识点在多刷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突破。

  第二遍刷题,中间最好间隔二到三天。核对答案之后和上次错题做对比,查看失分点的掌握情况,失分的地方再去专项训练。

  第三遍刷题最好间隔五到七天。看看自己是否因为大意或者习惯将原本会做的题失分。这一次把三次错题一起在复查一遍。

  在冲刺阶段盲目的刷题已经没啥用了,查漏补缺才是重点。不过光靠自己其实不太好发现,如果可以的话劝大家最好跟班走。

  我发现每次一提到报班大家就会争论不休,倒也不必这么极端吧,要自己是那种能稳稳当当准备,每天都有清晰规划知道要往哪里精进的朋友,不报肯定行,但要是想继续上分找不到途径,那就不能硬撑,耽误的是自己。

  而且短期想快速上分的话我个人比较推荐闪能公考的班,粉笔我也跟过,相比于提分我觉得它更适合用来打基础一点,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粉笔老师很照顾我们的听课感受,可能是怕没基础的朋友听不懂吧,他的老师会揪着一一个所有人都明白的知识点翻来覆去的讲,有时候我一节课听完也就知道个公式咋来的,一到做题时候和我学的还是对不上号,还不知道咋改变,只能干着急。

  闪能有点和粉笔反着来,上课我完全没有感觉老师拖时长,重点和难点抓的特别直接,不太重要的部分他都是一句话就代过了,讲的更多的都是对拿分有用的技巧,我跟学的时候就有种时间都花在了刀刃上的感觉。

  而且跟着闪能学那段时间老师对我的复习进度了解的比较透,包括梳理我平时练的题、还有定期的测评,反正是把我分数上不去的原因都分析出来了,我后来就瞄准了这些点儿去下功夫学,真的有明显感觉到我自己的进步,我记得最后整个流程学下来行测和申论加起来所有的错题也就三四张纸,还基本都是些偏题怪题。

  最后再给大家放一些我比较擅长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言语理解中的逻辑填空,我一般都是按照以逻辑提示和段主旨为线索,确定空格处的用词搭配/词义侧重/感情色彩/程度轻重,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这样的思路来答题。

  一定要用排除法,找到逻辑提示,根据逻辑提示选词,一步步去排出错误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最高的正确率。至于逻辑提示一般在空格的前后就能找到对应该空格的提示。大部分逻辑填空题通过找逻辑提示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资料分析题想要又快有准的解决,需要三步。第一步学会快速反应公式,从最开始全面了解资料分析涉及的求解对象有哪些,考试比较常见的是基期量、基期平均值、基期比重、现期量、增长量等等。同时还有理解并记忆下计算对象对应的公式,这一点绝对不能偷懒。

  第二步要准确找到数据,虽然资料分析要求快,但在之前要做到准。从时间、计算对象、单位、图例四方面准确下手。

  第三步快速运算,其实就是能快速的运用技巧去计算,一般比较常用的是截位直除法、高位叠加法、尾数相加减法、假设法、基期近似法和增长率百化分。平时多练习,考场少流泪。

  申论的小题解题步骤我一般分为四步:看、读、划、标。

  看就是看材料类型,材料类型分为数据型、案例型、观点型;

  2. 读重点关注首尾句+关联词。

  数据型:需要找出有总结性话语,有可直接抄,用主体+处 境+做法+结果+启示(总结)的句式写。

  观点型:权威人士的观点是核心观点,以罗列领导、学者观点,政策件为主。

  3.化词不划句,划重点不要全划,不同的内容用直线、波浪线分别划出来。

  4. 标重点用一些特殊的字母,例如我会把找出的问题用W标、对策用D、意义用Y等,在方便分类的同时能帮我们更快的去答题。

  总之官方信息还未下来之前,也要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自己学的稳扎稳打,那就无所畏惧,加油。


上一篇:今年国考行测是什么题(行测到底是考什么?)

下一篇:今年的国考什么时候考英语(2023年国考报名结束)